《大国重器:图说当代中国重大科技成果》精选了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的重大科技突破和成果,共五十个案例,涉及基础研究、航空航天、信息技术、材料装备、交通运输、生命科学等重要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本高质量的综合型科普图书,其呈现形式令人耳目一新。图书不仅运用了大量的图片和图表来普及科学,还专门绘制了表现精准的插画来丰富图书的内容,非常直观而又艺术化地展现了新时代的国之重器。打开这本图书,我们既可在文字中品读我国当代科技之进步、社会之发展,又可以在图画中领略这些大国重器的风采。这本图书的出版是科普创作形式的一次有益探索,也是科普表现形式的一次积极尝试。
《翡翠鉴赏/张竹邦说翡翠》作者张竹邦。 《翡翠鉴赏/张竹邦说翡翠》内容简介:翡翠鉴赏在排除假伪的前提下,主要看形态和质地,行内有句话叫看“冲饰”讲的就是形态,卫说“好货入眼三分”,好货就是赏心悦目的,差得货看着总是让人不大高兴的。质地就是“种”“地““水”的有机统一,温润柔和,看着似遥非透、或隐或现,这 华人中庸审美的品格。翡翠中的“玻璃地”实际是一种形象的借喻,只能说是类似罢了,无机物是不大可能和玻璃一样的。翡翠虽然是以色取胜的。但如果能达到温润的程度就很不错了,当然这里还有个价位问题, 和优质的翡翠总是很昂贵的,所以成为世人追逐的目标。只有学会鉴赏好坏翡翠和制品。方能掌握好识别翡翠的尺度。鉴赏翡翠其实就是鉴赏纯洁的美、生态的美!
历史遗留的无穷宝藏,满载着时间的痕迹和人类的智慧结晶,千百年岁月的积淀,让文明永恒。流传着、品味着、感悟着,在心灵中荡起波澜,让生活充满奇迹,这就是收藏的魅力。收藏古玩珍宝,也就收藏了一段历史,收藏了一种文化……吴光荣、黄健亮编著的《紫砂壶收藏与辨伪》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紫砂壶收藏与辨伪技术。本书内容翔实,体例严谨,图文并茂。向广大收藏爱好者展现精品,为广大收藏爱好者开开启入收藏、发现精品的一扇大门。
由伟主编的《珠宝鉴赏大全(全彩珍藏版)》介绍了目前市场上常见的30多种珠宝玉石,包括它们的主要特征、类型、价值判断方法、主要产地、常见的作假手段及鉴别方法,以帮助人们掌握基本的珠宝鉴赏知识,准确地判断和评价珠宝的价值。本书的内容贴近当前的市场情况,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对人们的选购、投资能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 本书既适合普通的珠宝爱好者和消费者阅读,也是珠宝专业人士值得拥有的实用参考书。
敲击块石片开始,人类文明正是通过人手的不断劳作得以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呈现出今天这样多姿多彩的景象。工业化以来的三百年,我们将太多的工作放任机器做去了,然而机器的制作毕竟过于生硬和整齐划一,当我们被这些生产线上制造的产品包围的时候,突然会发觉,生活变得缺少灵性、美感和古典的气质了。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四处寻访他们的祖辈们用手制作和使用过的器物。瓷片、玉佩、银簪、木器,一块木雕板、一把紫砂壶,甚至于一砖、一瓦,它们都经历过先人用手精心琢磨,保留有先人的体温,镌刻着我们民族的图腾。偶尔得之,就像珍宝一样地倍加爱惜,并在搜寻与把玩的过程中获得了极大的快乐与慰藉。 传统手工艺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玉器、丝绸、漆器、瓷器和明清家具等均为世界手工艺制品中的翘楚,在制作
中国佛教艺术历经千余年,历代的能工巧匠创造出大量的佛像艺术珍品。 佛像的类型极其丰富,如安详肃穆的大佛、妙相庄严的菩萨、朴实睿智的罗汉、威猛英武的天王、婀娜多姿的飞天等。 兰亭编著的《佛像造型图鉴》告诉我们佛像的造型不仅能够形象地反映佛教的发展状况,同时,也为研究历史上的雕塑、绘画、音乐、文学,乃至社会风貌、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提供了具体真实的资料。
本书适合初入古玩界,或对古玩、文物收藏有兴趣的读者阅读。作者秉持“真赝对比”的原则编写,内容力求通俗易懂,立足市场化、实用化、平民化。贴近读者的需求,让读者看书后能解决一点实际问题,少走弯路,去古玩市场会注意买卖规则、识别各类陷阱骗局等。平民化是指本书论述范围尽量扩大一点,尽量平常一点,特别是那些深奥的古玩鉴定知识,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呈现,引导原先不怎么了解传统工艺的读者。
边平山,一九五八年生于北京市,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名家研修班。曾任荣宝斋出版社编辑,编辑美术书籍百余种,并获全国优秀编辑一等奖。现客居上海为职业画家,出版有《边平山画集》三种,出版合集二十余种。本书是边平山的静物手稿作品集。
本书是本美国国家灾难生命支持基金会标准化课程三个级别的教学用书之一,由具有灾害救援和院前急救专业学科人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灾害救援分会相关专家联合翻译。就当下灾难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阐述,并提出系统、完善的训练方案,涵盖了包括识别和分析灾难形式、对现场的救援和救治、医院的人力资源调配和物品调配能力的训练、应对社会团队、灾难相关知识的普及、对于灾后重建方面的建议等方面内容,而不局限于灾难救援医疗问题。此套书籍的编译可以供各相关灾难救援组织和团队学习参考和研究,从而促进相关组织和团队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当驱愁破睡,涤烦忘忧的美酒香茶,注入诗盏词瓢之际,茶已非茶,酒亦非酒。当烹茶煮酒的茶壶酒瓶写入图画之时,茶离尘世,酒入醉乡,“不住声香味触法”,只见静观自得,隽永怡人的“茶颜醉色”。 茶能清心提神,酒能浇愁忘忧。烹茶时心境闲远,怡然自得,“使人胸中荡忧栗”;饮酒时超然物外,意兴湍飞,“穷达尽为身外事”。所以唐朝诗人白居易说:“驱愁知酒力,破睡见茶功。”施肩吾说:“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而古今文人每在烹茶饮酒之时,谈禅说理,吟诗属文,不但藉此涤烦忘忧,会友联谊,也调适得志失意的悲喜,抒发胸怀天下的抱负。更有趣的是,茶和酒经过千百年文人吟诵的加持催化,发酵酝酿出浓郁厚实,氤氲芬芳,令人牵魂萦梦的奇香。多少骚人墨客,在有意无意,似悟非悟之间,很自然地就走进了茶禅一味、诗酒相
《鉴宝心得》一书的作者史树青先生作为当代学者,史学家、文物鉴定家,中国收藏家协会名誉会长。长期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物,于青铜器、玉器、瓷器、书画、碑帖、拓本等文物的研究鉴定积累大量实践经验,颇有心得。与启功、徐邦达、杨仁恺被称为我国鉴定专家。本书叙述充满历史系统性,又兼具知识性和艺术性, 内容极为丰富,既有国家重大文物的考古鉴定,也有许多民间宝物的鉴赏。主要介绍了金、石、书、画以及其他具有文物考古价值宝贝的鉴赏方法以及作者长年从事该领域的一些鉴宝经验。
近年出版的众多有关砚的图书中,说砚式者居多,讲砚材者很少。在古代的专著中,基本都是以讲述端、歙为主,其他砚种则内容极为简略,或者只有只言片语,甚至并不提及。因此,《砚鉴:中国砚台用材赏鉴》旨在通过文字与标本图片相对照的方式,对这些主要的砚石品种进行了介绍,以期在大家藏砚、赏砚的时候,在砚石的辨别方面起到一些实际的作用。同时,对于有记载的其他数十个砚石品种,也在附录中予以简要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