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行素有“站胜坐,坐胜卧”之说,站价值卧即日用瓷项中罐碗盘的代称。特别是明代民窑青花罐,因涉及明瓷、民窑、青花和罐类四个收藏专题,尤具魅力。因此,如何对其进行真伪辨别,年代断定及艺术鉴赏,亦即如何从真、善、美的角度把握这些多数虽非国宝却足堪珍视的前朝遗物,也就成了古玩市场地摊前,文物商店柜台上,藏友雅集切磋中常说常新的话题。
明清瓷器动物纹饰是仅次于植物纹饰的题材,在所有纹饰中占有重要位置。其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时代特征极为明显。如明初题材较窄,明早期以海兽为主,“空白期”以狮子、麒麟为常见,明中期动物题材日趋丰富,明晚期则赋予纹饰以寓言,明末虽画工草率,但生活气息浓郁。清代题材之广泛更基于明代,无论是表现形式,还是纹饰的创新均有不凡的表现,特别是寓意吉祥的蝠纹更成为清代动物纹饰中不可或缺的题材。本书共收有明清两代饰以动物纹饰的器物五百余件,以表现物象的不同分为麒麟纹、瑞兽纹、海兽纹、狮纹、虎纹、松鹿纹、百鹿纹、鹿鹤同春纹、马纹、牛纹、羊纹、猴纹、喜鹿蜂猴纹、兔纹、松鼠纹、福寿纹、五蝠捧寿纹、洪福齐天纹、福禄纹、寿山福海纹、云幅纹、鱼纹、蟹纹及螺纹二十四章节。从纹饰的布局、画法、色彩等方面入手,
明清瓷器不仅以造型丰富,工艺水平高超为世所公认,更以纹饰的精美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一页。特别是明清两代的龙凤纹饰在瓷器的应用上更为广泛,风格更趋多样。诸如官窑龙凤纹饰的严谨精致,民窑龙凤纹饰的自由洒脱,无不具有时代特征。本书共收有明清两代饰有龙凤纹饰的器物五百余件,以构图及表现方式的不同,分为云龙纹、海水龙纹、正面龙纹、戏珠龙纹、穿花龙纹、团龙纹、夔凤纹、凤凰牡丹纹、龙凤纹等章节,从布局、画法、色彩等方面入手,对历朝历代的龙凤纹饰进行详细阐述,并断代鉴定。在具体的论述过程中,不各朝代之间龙凤纹饰的比校,也有官民窑之间的异同,更有真赝之间的对比。特别是一些局部放大图,或龙头,或龙爪、或凤首、或凤翼。一扫见大不见小,见粗不见细的弊端,由细微之处找出差距。而作为辅助纹饰的云、海
中国陶瓷的发展已有一万年甚至更长的历史,陶瓷器的烧制和使用对华夏文明的形成具有特殊的意义。中国陶瓷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有的历史价值已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在探求和寻觅古代文明足迹的过程中,引发并形成了中国陶瓷研究的。热潮,其标志是更多研究领域的开拓: 除了方法的更新以外,资料的丰富和真实是推进陶瓷研究的关键。目前可供我们使用的陶瓷信息资源有三类,即传世文物、文献资料和出土器物或标本。 传统的陶瓷研究依靠有限的传世文物。但经世事沧桑,古代器皿遗存者不足百一,难窥中国陶瓷全貌。宋元起,各种文献中有关陶瓷的内容渐多,并出现陶瓷方面的专著。在这些文献中,记录了古代陶瓷的品种、特征、窑口、烧造等方面的情况,是非常宝贵的文字资料。但必须看到,因缺乏大量实物资料的支持,表达往往语焉不详,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