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初年,年幼的周成王和弟弟叔虞在玩耍中,剪桐叶为“硅”,将叔虞戏“封”到了唐国。摄政的周公知道后,以“天子无戏言”为由,使一句戏言就此成真。历史上将这一事件称为“桐叶封弟”。叔虞来到唐国后,励精图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一改唐地落后贫瘠的状况。叔虞死后,他的儿子燮父即位,将国号由唐改为晋,自此,对整个春秋乃至中国历史有深刻影响的晋国揭开了新的一页。
笔、墨、纸、砚,于中国传统文人而言,可谓缺一不可。无论为官为民、地位高下,都操着这同样的一套书写工具。要在中国传统文人中间找到一条一致认同的共通性,恐怕也只有这与之长相厮守的“文房四宝”堪任其职了。而作为书法和绘画的工具,传统的笔墨纸砚还在使用,使我们得以熏陶于独特的艺术韵味之中。另一方面,其本身的取材和制作之精细讲究暂且不论,就其形制而言,在满足了各种实用要求后,早已由实用而艺术了。文人们案头品赏把玩,自可消解倦怠,使神气清爽。而由名人名家流传下来的笔墨纸砚更是备受青睐。长期浸渍于文化之中的结果,是使自身于文化艺术而言蔚然一宗。如今分别介绍这四位古老的文房使者,其发展渐进之种种委曲,于此或可知其一二。
是我国著名杂文家陈四益先生和大画家黄永厚先生多年合作的成果,亦是为名报刊特约的专栏。一文一图,妙趣味浓,受到读者的热捧。陈四益先生的妙文不仅给读者代来阅读上的愉悦,更是令读者有无尽的回味,给人以启迪,引人深思。黄永厚先生的画可以说是当代文人画的典范,是可以品读的,是可以独立于文之外而品读,能读出深刻的内涵的。高超的笔墨技巧和奇特的构成使其成为画中逸品,卓尔不群。陈四益文、黄永厚画的《魏晋风度》有五十多篇文画,以《世说新语》中的魏晋人物为品评对相,品评出了独特的味道,黄永厚画的《魏晋风度》中的人物最为精彩。和《错读儒林》《聊斋索图》互为姊妹篇。将给读者带来别样的惊喜。多年来一直在《瞭望》《读书》《新京报》《书屋》等报刊连载,影响极大,有的市场号召力。
《漫画二十四史:卷3(汉书?后汉书)》为《漫画二十四史》系列之一,系列图书以中国历史《二十四史》原著为内容架构,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为主线,以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作为环节介绍。图书80%为漫画表现(带对白和介绍语),10%为图例表现,10%为文字表现。卡通人物风格简单,表情生动、动作生动,全彩色印刷。故事内容叙事放弃写实风格的描画,详实的元素内容表现结合讽刺漫画式卡通风格作为本漫画的主题风格。
很难说明我重新看见自己六十年前的漫画作品时的心理感受,一种又亲切又陌生的“似曾相识”的感受;说它亲切,那是作品的思想内容:说它陌生,那是作品的外部形象:“呀,怎么是这个样子呀!我的造型技术原来是这拙劣呀!”……
很难说明我重新看见自己六十年前的漫画作品时的心理感受,一种又亲切又陌生的“似曾相识”的感受;说它亲切,那是作品的思想内容:说它陌生,那是作品的外部形象:“呀,怎么是这个样子呀!我的造型技术原来是这拙劣呀!”……
晚年的晋献公,沉迷于骊姬美色,荒于政事,导致了“骊姬之乱”。太子申生遭陷害,公子重耳与夷吾流亡国外。献公死后,虽然“骊姬之乱”被迅速平息,但先后继位的惠公、怀公却无德无信,没有治理国家的雄才大略,使晋国依旧陷于动苏之中。直到19年后,在流亡中遍历诸侯列国的重耳回国为君,晋国历史从此才揭开新的一页。
《漫画全译本上》内容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世界历史上一位的学者。他创建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他为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 两千多年来,《论语》一直是中国人的经典。这部书是孔子的弟子和后学弟子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全书共20篇,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观念及教育原则,其核心思想是“仁”。 《论语》表达方式言简意赅,很多都是孔子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的议论,读起来很亲切,适合利用漫画形式阅读。 《漫画(论语)》(全译本)中英文版将《论语》原文、现代汉语译文、英语译文及漫画融为一体,并将原文加注汉语拼音,原文配有朗读录音,方便读者理解、背诵。 同各国古代经典一样,
《将夜》讲述了大唐边城少年宁缺与小侍女桑桑的故事,他们离开从小长大的边疆,来到都城长安。经过一番努力,宁缺终于开始了书院二层楼的考试。 登山的道路并不如想象中容易,僧人悟道与书院术科六子早早败下阵来,仅余隆庆与宁缺在山道上苦苦挣扎。 雾道中,两人重温自己过往的人生;书院里,西陵、南门和朝廷在争执两人的最终归属。这次谁能看到的风景?谁又将是《将夜》世界的新主人?
起点中文网与创世中文网大神、《择天记》作者猫腻笔下最经典作品《将夜》改编,《将夜3》讲述大唐小卒宁缺,大唐靠谱少女桑桑,两人携手同行于这飞剑天地的《将夜》世界,展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草根奋斗史,一段波澜壮阔的大唐少年行。 雨夜,春风亭,长安传奇再现江湖! 为了挚友生前的托付,也为了逆天计划布局,潇洒书生宁缺化身夜行江湖客,与长安大帮派帮主朝小树,掀动席卷整个雄城帝都的风暴! 书生剑客,生死之交!江湖战!
《传统工艺课堂之剪纸》(教师用书)是传统工艺课堂系列教材之一。剪纸艺术是中国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也是中国普及、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传统工艺课堂之剪纸》(教师用书)按照剪纸艺术的风格分类,侧重于民间剪纸镂空技术和艺术,阐述了剪纸艺术丰富的艺术语言,剪纸艺术的造型规律,剪纸图形的寓意,剪纸的临摹方法,以及剪、刻技术等。《传统工艺课堂之剪纸》(教师用书)适用于各级各类艺术院校工艺美术专业老师使用,也可作为艺术素质教育教材,作为手工课亦可以走进大学、中小学、幼儿教育课堂。同时,《传统工艺课堂之剪纸》(教师用书)也是剪纸艺术爱好者的自学用书,还可作为美术工作者研究民间剪纸技艺的参考用书。
《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语行事的儒家经典,其影响遍及政治、文化、教育、伦理等各个领域。台湾地区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以渊博的知识,旁征博引,结合孔子在每一章句讲话的环境、语气解读《论语》,使得该书读起来活泼、有生气。本书编委怀师文化编委会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宗旨,以探寻南师精神理念为己任,依照南师心愿编辑了《论语心要——“别裁”参译》1,收集了《论语》前十篇内容。
晚年的晋献公,沉迷于骊姬美色,荒于政事,导致了“骊姬之乱”。太子申生遭陷害,公子重耳与夷吾流亡国外。献公死后,虽然“骊姬之乱”被迅速平息,但先后继位的惠公、怀公却无德无信,没有治理国家的雄才大略,使晋国依旧陷于动苏之中。直到19年后,在流亡中遍历诸侯列国的重耳回国为君,晋国历史从此才揭开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