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里 工作 (travail)一词来源于拉丁语的Tripalium 一种用三根木梁搭起来的刑具。这么一解读是不是生动多了?但还有比工作更可怕的东西 开放式工位,狭窄空间里一群努力求生的人,头顶的监控摄像头,时刻暴露在外的屏幕,幽灵一样出现在工位后方的老板 故事就在这里展开。 拥有国际贸易学士、金融硕士、市场营销博士三头衔的于贝尔,毕业多年竟找不到一份愿意给他正式合同的工作。现在,于贝尔开始了他的第十五次实习!在这个内衣公司的 大家庭 里,他将遇到暴躁贪婪的大老板、野心勃勃的管理层以及看人下菜碟的同事,见证各个部门间的恶战,学习摸鱼和甩锅技巧,并且努力存活下来。于贝尔能得到他梦想的工作合同吗?
真希望我能跟凯蒂一样。她吃那么多,居然还能一直那么骨感。 朋友一句漫不经心的 赞美 ,让正值青春期的凯蒂在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直到凯蒂在镜子前发现自己是可以长胖的那一刻开始,这颗种子才逐渐生根发芽,长出一枚枚可以在她吃饭时引爆的定时炸弹。不断变化的体重数值,饱受厌食症折磨的身体与心灵、家人和朋友的顾虑与担忧 这一切都让凯蒂深陷负罪感,并深信自己的言行是如此致命。而就在痊愈之路出现一线生机的时候,她*信任的人 那个让自己重新接受食物的心灵导师,却用罪恶之手一把将她拽回到无尽的黑暗中 作者以手绘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关于挣扎与痊愈的真实故事,描绘了一段深陷 禁忌病 的过程,揭露了无能者趁人之危的恶行,同时,又鼓舞着所有相信幸福终会到来,并为之默默努力的人们。
小说反映的主题是父与子之间的冲突。主人公巴扎罗夫代表的是激进的平民知识分子,而巴威尔和尼古拉则代表的是保守的自由主义贵族。两代人之间就如何对待贵族文化遗产、艺术与科学等问题各抒己见,他们之间的分歧和对立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
为了调查城中大人一夜消失之谜,五个孩子误打误撞来到一个名为 金银岛 的地方 曾经的儿童游乐园,没想到在那里生活着一群与他们同龄的小孩。陌生人的闯入,打乱了这个犹如伊甸园般的人类庇护所本来的生存法则,同时还威胁到 金银岛 独裁者 一名11岁金发少年的 统治 地位 是留下反抗还是想办法脱逃?乐园墙外身着马戏团衣服的红眼猩猩是何方神圣?血红的 石冢 又是由谁堆砌而成?真相越来越近,看似一切都在指向一个光明的结局,五个孩子的耳边却似乎响起一个孩童颤抖的声音: 你们什么都不懂
连环漫画《亚当生》(Adamson)是瑞典漫西家奥斯卡·雅各布生(1889—1945)举世闻名的杰作,1920年问世后,很快就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早在上世纪30年代初《亚当生》便传入我国,出现在《良友》、《西风》、《世界漫画》、《漫画之友》等期刊杂志上。1934年;上海漫画家张光宇还将这部作品汇编成100页的漫画集,取名为《安得生》; 显然,张光宇将这部作品译成。安得生。是错误的。因为“安得生”通常是“Andson”的中文译名,与“Adamson”不相干。根据《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Adamson”的规范译名应为“亚当松”。上世纪八十年代,漫画家蓝建安先生根据张光字的这本《安得生》编版的连环漫画集时,更正其名为《阿达姆松》,并且多次撰文指出《安得生》译名的错误。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华君武先生提供给我一本200套《亚当生》连
《父与子》展示的是父亲和儿子善良、乐观的本性,因为他们具有这样美好的品质,所以遭遇困难不 望,获得意外财富不忘本,一直过着许多人向往的快乐生活:平常而快乐,温馨又奇妙。《父与子》通俗易懂,引人发笑。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传人我国,当时连鲁迅、丰子恺等大家都推崇备至。 请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只要悉心呵护,再贫瘠的心灵土壤上都能开出美丽的人性之花。
德国幽默大师卡尔.施拉德尔作品集 卡尔.施拉德尔是德国幽默大师,曾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举办过个人漫画展,并赢得过各种国家奖励.他具有极其敏锐的观察能力,对于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与无关紧要的小事都能洞察秋毫.他的作品详尽地记录了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富有深邃的哲理,构思与图文总是能构成一个的整体,洋溢着对生命的热爱,既令人愉悦,又引人深思
这部连环漫画专辑于1948年出现在波兰《普尔策克洛伊》周报上,作品迅速取得了成功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波兰的孩子们授予伦格仑以“笑的勋章”。由于《菲卢特克教授》采用了无字连环漫画的形式,因而主角老教授的形象迅速越出了国界。1956年,德国厄伦斯皮格尔出版社出版了伦格仑的本连环漫画画册《菲卢特克教授一百篇》,两年后又相继出了《幽默百篇》、《新编幽默百篇》等几本菲卢特克教授的连环漫画画册。1974年伦格仑发表了幽默作品集《生活指南》,同样也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同年,他的作品选入著名的爱情连环漫画选集《天堂的快乐和地狱的苦难》,这本画册了数十年。伦格仑的作品赢得了崇高的声誉,在华沙和莫斯科他曾分别获得过“伯尔蒂希赫拉奖”和“蒙特里埃尔奖”,还曾在5个国家和地区举办过个人画展。德国评论家认为,世界上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