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其在硅谷生活十年的亲身经历和阅读经验,描绘了硅谷诞生的历史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历史路径。全书以惠普、肖克利实验室、仙童半导体、英特尔、苹果、谷歌、脸书、特斯拉等硅谷企业和它们的创办人为中心,讲述了硅谷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诞生与成长历程。本书侧重于高科技的产业化、风险资本的参与和斯坦福大学在硅谷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为读者展现了一条从晶体管、集成电路、个人计算机等硬件技术发轫,最终产生互联网、3D打印、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产品的必然之路。
《世界投资报告2019:特殊经济区》调查了特殊经济区的现状,概述了特殊经济区的法律和法规,并评估了特殊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影响。报告提出了三个方面建议: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拥有前赔性的视角和以“特殊经济区SDG示范区”的形式提出开创性想法。
对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所做的一次大盘点:清晰、有趣而且信息丰富。特点是:叙述充满戏剧性;对金融世界的解析非常到位;所涉及的内容又非常复杂。在本书所描述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故事背后,潜藏着和数理、统计、社会情景相关的许多非常严肃的问题。最至关重要的是,本书描绘了一幅金融文化的群像图:控制着不同寻常的一大笔资金的,事实上是一群非常普通的人。
《世界投资报告2019:特殊经济区》调查了特殊经济区的现状,概述了特殊经济区的法律和法规,并评估了特殊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影响。报告提出了三个方面建议: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拥有前赔性的视角和以“特殊经济区SDG示范区”的形式提出开创性想法。
2014年,是欧盟东扩10周年。欧盟10年东扩对中东欧新成员国和欧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周弘主编的《欧洲发展报告(2014版2013-2014欧盟东扩10年成就意义及影响)》深入分析了欧盟扩大所取得的成就、对自身和成员国的积极作用以及面对的问题和挑战;深入探讨了中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欧盟青年失业问题、欧洲银行业联盟建设、欧洲新能源发展、罗地亚转型、欧盟航空碳税实施的进展和未来动向,并从多个角度对欧盟的内政外交和30多个欧洲国家2013年的新变化进行了详细梳理和分析。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我国北方边陲,地域广阔,作为少数民族聚居的自治地区,其发展情况对于我国整体发展至关重要。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内蒙古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然而就整体而言,内蒙古经济发展仍然落后,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低,经济发展不全面、不均衡,促进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任务紧迫。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月考察内蒙古时,明确提出“守望相助”理念和“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的要求;2017年8月又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题词“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指明了内蒙古新时代发展的前进方向。
自2005年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双边关系发展迅速。印度尼西亚与中国经济互补性较强,双方拥有很多合作机会。农业一直在印度尼西亚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在农业科技、农业产业投资和农产品贸易方面已经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印度尼西亚拥有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中国对印度尼西亚能源矿产领域的投资还将不断增强。随着投资的加大,中国企业应更全面地了解印度尼西亚的投资环境、投资政策、投资风险,以实现投资的合理性和降低风险。为了加强中印(尼)制造业产能合作,中国应发挥资金、技术优势,让中国的优势产能与印度尼西亚所缺产能进行有效整合。
为促进我国品牌科学的发展尽绵薄之力,重庆市品牌学学会筹备委员会与重庆文理学院品牌科学研究所共同组织编写《品牌科学分支学科丛书》(以下简称《丛书》)。《丛书》从品牌科学分类学的观点出发,比较系统地从品牌科学分支学科的角度反映品牌科学发展的历史与现状,试图勾勒品牌科学的概貌。《丛书》以历史唯物主义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为指导,同时力求做到“三个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结合,材料与观点相结合,叙述与评析相结合。《丛书》属于学术性著作,要求作者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基础上.从纵向上论述学科发生、发展与趋势,从横向一L比较和分析不同流派的观点。“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丛书》要通过对外有关研究成果的梳理辨析,努力反映学科前沿,亦体现作者自身的见解。《丛书》的作者主要为中青年
《国家智库报告:“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合作的问题与前景(英文版)》通过分析哈萨克斯坦“光明大道”新经济政策以及相关发展战略,可以看到中哈两国的对外政策、发展目标及实施战略存在高度契合,可以全方位进行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哈两国合作和战略对接不会一帆风顺,需要克服很多困难。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宏观审慎政策成为中央银行决策领域最重要的新动向,且越来越依靠宏观审慎政策实现金融稳定目标。危机的教训表明,常规货币政策工具试图实现金融稳定目标的局限性日益明显,迫使人们不得不深入反思现行各类经济政策、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负面影响。因此,新形式的干预和监管框架应用而生。现在,宏观审慎管理是现代宏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因为这种监管方式有利于降低金融危机造成的不稳定风险和监管救助成本。由学术界和银行界的资深人士共同撰写的《宏观审慎政策与实践》,既提出了指引宏观审慎决策的理论方法,也吸收了各国宏观审慎政策决策的成功经验,更是首次深入分析了决策者、银行家和经济学家使用宏观审慎工具的情况,部分经验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