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武侯祠占地210亩,主要由惠陵、汉昭烈庙、武侯祠、三义庙等部分组成,肇始于公元223年修建刘备陵寝时,已有1780余年的历史。本书详细地介绍了武侯祠的历史沿革和文物,以丰富的照片相匹配,图文并茂, 有的学术性,可读性也很强。
成都武侯祠占地210亩,主要由惠陵、汉昭烈庙、武侯祠、三义庙等部分组成,肇始于公元223年修建刘备陵寝时,已有1780余年的历史。本书详细地介绍了武侯祠的历史沿革和文物,以丰富的照片相匹配,图文并茂, 有的学术性,可读性也很强。
梧州,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美而又因水而兴的城市,“千年古郡”“百年商埠”“水上门户”“宝石之都”美名远扬。这里有青山秀水人文流芳,这里有粤韵轻音岭南美食,这里更有英雄传奇时代韵律。《喜欢梧州的一百个理由》一书主要内容分七大部分:览胜篇、美食篇、史迹篇、名人篇、文化篇、物华篇、魅力篇。通过千年古郡、商埠重镇、人文流芳、山清水秀、西江风情、时代韵律等不同角度的深层次展示,集中反映了梧州的辉煌历史、资源优势、生态环境、文化积淀和产业发展。该书以富于视觉冲击力的图片,并配以精美的散文笔触,呈现出梧州高雅的文化品位和丰富的艺术特色,是梧州向外推介的一张多彩名片。
峨眉山与五台山、普陀山、九华山并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相传东汉永平六年(公元63年)药农蒲公登峨眉采药,遇见普贤菩萨显相于山巅。有史可稽的峨眉山佛教始于东晋隆安年间(公元376至401年),净土宗创始人之一惠持大师前来创造全山第一座寺庙普贤寺(今万年寺)。唐宋时期是峨眉山佛教的鼎盛阶段。北宋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宋太宗派内侍到山铸造通高7.35米的普贤骑象铜像,标志着中国佛教普贤道场的确立。明代的万年寺无梁砖殿,吸收了印度佛教建筑的特点,别具一格。山上先后修建过100多座寺庙 ,现存26座。这些梵宫佛刹与沟壑云雾碧树流泉,融成了天然的山水园林。
蓝氏家族五代世居宽巷子,作者蓝炳元1946年生于宽巷子,长于宽巷子,并在宽巷子居住了近半个世纪。他将宽窄巷子近百年来的变化,民风、民情、民俗在这条巷子里的生灭演绎,人世的悲欢离合,街头巷尾的奇闻逸事,外人不易知晓的尘封往事,在书中娓娓道来,以“老成都人”的记忆和情怀绘制出一幅真实、生动、传奇的宽窄巷子百年画卷。 一本宽巷子原住民讲述的宽巷子的百年变迁和巷子里的风花雪月,也是一本有着鲜明成都文化特色的故事读本。 出版宽窄巷子的书不少,但唯有这一本是宽巷子原住民讲述的真人真事。
一个好民宿让人们体验到一个地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生存哲学、审美情趣,还有民宿主人的生活美学,在旅途中,民宿本身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目的地。民宿的兴起,是当代对美好生活的探索与向往,也是自由的思想、独立的精神的回归。 民宿在中国引起了一场全领域、全方位的对话,关于新与旧、快与慢、城市与乡村、商业与情怀、工作与生活、功能与品质 民宿成为中国社会发展中一面真实而生动的流动影像。 明朗评宿,从中国民宿的起源地丽江出发,大量走访、甄选、采访,寻找民宿*初令我们向往的样子,为旅行者甄选好民宿,分享民宿之美;也从民宿人探索美好生活与事业平衡的梦想与现实里,探问中国民宿行业的方向;在全新的旅途体验中,一起寻望当代人的理想家园。
都江堰坐落于成都附近。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四川都江堰市城西,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这项工程主要有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和灵岩寺等。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都江堰。 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四川都江堰市城西,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然连续使用,仍发挥巨大效益,是我国古代文明的杰作,造福人民的水利工程。本书图文并茂地向我们展示了两个世纪以来都江堰的影像记录。
在青藏高原的东南缘,有一块属于四川的区域叫川西高原。这里不仅有雪峰、冰川、草甸、湖泊,还有独特的藏传佛教文化和民俗风情…… 摄影家、作家王琦先生,历时10年关注川西高原,用镜头、用笔墨、用心灵,记录下了这一区域的人文、自然景观。《探秘川西高原》中收录的16篇文稿所涉猎的境域,几乎都是常规旅游没有涉足之地。全书内容叙述之朴实、采访之深入、图片之精美、洞察之深邃,令人欣悦。
都江堰坐落于成都附近。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四川都江堰市城西,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这项工程主要有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和灵岩寺等。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都江堰。 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四川都江堰市城西,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然连续使用,仍发挥巨大效益,是我国古代文明的杰作,造福人民的水利工程。本书图文并茂地向我们展示了两个世纪以来都江堰的影像记录。
《四川藏区民居图谱(甘孜州康东卷)》内容简介:四川藏区地域广阔,地形地貌丰富,文化类型多元,从南至北,由东到西,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藏民居建筑文化。《四川藏区民居图谱(甘孜州康东卷)》深入挖掘这些凝固在青藏高原东南缘的藏民居建筑文化,以期读者从民居建筑文化的视角感受四川藏区风貌。全书图文并茂,内容翔实丰富,相尖数据大都是编撰组实地考察所得的一手资料。《四川藏区民居图谱(甘孜州康东卷)》适合民居文化研究者、旅游行业管理者、旅游规划者以及旅游爱好者阅读。
本书为《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丛书首批7个城市分卷之一。《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丛书是根据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要求,为全面打造城市精神、提升城市影响力,由国家有关部门主导,中国地图出版集团组织实施的“十三五”国家重大出版工程。丛书由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担任总顾问并作总序,以传承历史文化、展示地理国情、宣传发展成就、描绘城市蓝图为宗旨,立体、详细地展现城市的历史文脉、地理国情、人文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是展示城市美好形象的名片。丛书面向国内外发行,旨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促进文化交流,全面提高中国城市全球影响力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