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下的苏州》系作者潘家炎多年探访苏州地 方文化古迹的文字记录,亮点在于对不少易被人们忽 略的古迹的踏访和记录,内容详实丰富,有的文 史价值和旅游借鉴意义。除了生动的文字之外,本书 还配有精美的图片,能够给读者以真实而形象的展示 和引导。
淮安市区西临二河、淮沭新河,接近洪泽湖;南接淮河入海水道、苏北灌溉总渠和白马湖,京杭大运河、里运河、古淮河、盐河穿城而过,是典型的水上城市,淮、运之交的历代大码头。《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丛书·淮安》由《淮安》编委会著,主要论述淮安中心城市发展的历史、现状与对未来的展望,总结城市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为未来的城市发展提供借鉴。
同里古镇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同里》一书通过“地”“道”“风”“物”四个板块的逻辑,以独特的视角梳理了同里镇的文化、地理、民俗、美食等内容,面向热爱地理文化的旅行者等人群,图文并茂。
这套丛书有两个关键词:一是“山水故事”,一是“山水情怀”。山山水水背后“故事”的丰富多彩,是中国山水的主要特色,由于悠久的文明与历史积累,长期的农耕生活陶冶,使得我国山水背后的“故事”特别多,亦即是说,人文景观特别丰富,历史文化的积淀特别深厚。本丛书熔景观审美,掌故传说,山水诗文和风土人情于一炉,送大家一本“山水故事大全”。山水情怀,是我国先民在长期农耕社会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心态。本丛书以现在这样的面目问世,是许多同道和朋友共同努力的结果,特别是为保护文化遗产踏遍青山的罗哲文先生和顾棣、李玉祥、吴荫南、李翔德等摄影家提供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和山水艺术图片,为本丛书增添了浓郁的古典诗意。本书作为“山水中国”图文丛书中的一卷,对上海的景观名胜、历史古迹、传说掌故、风土人情等作了
楠溪江在温州永嘉境内,以保持完好的古村落而著称——不过这是几年以前的事了,现在的楠溪江,和我十几年前所见,早已不同。古村落基本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新造的砖房,一种随处可见的拙劣的建筑。陈志华教授从1989年开始,就一直关注楠溪江古村落,他的《楠溪江中游古村落》由三联书店出版后,曾掀起一股人文地理图书热。本书是三联本的续篇,开始关注鲜为人知的上游。和中游的人文鼎盛相比,上游的古村落僻处山间,鲜见富家宅第,而更多保存了原始的韵味。不过这几年的变化也快,已在步中游的后尘,往日的面貌在一点点消逝,也许三五年后,楠溪江的古村落,就只存在于陈志华教授这样的书中了。
《风雅钱塘》是浙江电视台同名精品节目的电视文本,但我们读起来却发现它是那么的流畅。从叙述的角度观察,它脱离了电视文本叙述干巴的一些窠臼,着意于一段记忆、一个故事、一片生活的开掘,并努力从的切口让观众或读者接近那片渐渐远去的风景,从而感受到吴越文化的厚重和博大,亲切与温馨。从对吴越文化的整体把握看,它更偏重对家园中散发出浓郁诗意,给我们精神和物质双重愉悦的那部分进行诠注,没有驳杂,精致和谐。从吴山出发,将属于钱塘的爱情描绘得虚实难分;既淌水乡古镇,又涉老家山水,还将“唐诗之路”演绎得令人如痴如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