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春乘坐火车上千次,行程十多万公里,拍摄万余张底片。《火车上的中国人》精选其中114张,包括37张以往画册中都未出现的作品。这些黑白纪实摄影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旅途生活的真实瞬间,有些场景在现在看来有些不可思议:打麻将、集体做广播体操、带宠物上车;有些场景似乎从来不曾改变:孩子送别亲人时的哭闹、站台上小贩的叫卖、情侣间的含情脉脉、车厢里的拥挤不堪……来自天南海北的人迅速熟络起来,生活临时交织在一起。丰富的影像呈现一种久违的浓烈的人际关系,展示一个流动的中国。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理想主义的践行者、摄影家严明,二十年如一日,跋涉在苍茫大地、山河旷野,宁夏镇北堡影城的假桃花、泰山之巅微弱的小灯箱、嘉峪关雪中翩然的舞者、四川安岳因千年风化而面目模糊的佛像、湖北宜昌长江边独自怅望的青年……严明用他独特的表达方式,拍下无数令人动容的画面,这些作品自然端庄,无不流露出摄影师对这个国家传统人文景观、精神风貌的悲悯和思辨。了解严明以往作品的读者还可发现,新摄影集呈现了摄影家近年来新的视觉探索和新风格的演进走向。 作为侯登科奖得主严明的诚挚新作,本书收录了2007年—2021年严明拍摄的、从未正式结集发表过的108幅作品,这些作品是严明走南闯北多年用摄影诠释人生的典藏,是他用生命中的光景置换的定格瞬间,是严明亲手交还时间的礼物——他的过往、他的昨天堂。
《菏泽牡丹》是一本以牡丹为主题的摄影作品集。牡丹是中国的国花,是中华民族美好幸福、繁荣昌盛的象征。菏泽牡丹的种植始于隋唐,明清以来甲于海内,在各地的引种和传播。《菏泽牡丹》这本画册收录了牡丹九大色系、十大花型、类别。详细展示了牡丹的方方面面。
安迪.沃霍尔(1928-1987),美国艺术家,“波普艺术之父”,以他独特的认知和视觉形式改变了现代艺术,不仅借鉴批量生产的技巧来制作艺术品,并对以往的艺术定义提出了挑战,他模糊了典雅艺术和通俗文化间的界限,以他领军的“波普艺术”,以新的视野和形式,给了人们认识世界的又一种方式。他的艺术和理念影响着几代人。摄影是他的日志。自从9岁得到部相机开始,终身相随,抓拍和记载了他的生活和艺术。许多摄影作品成为他丝网印刷画、光刻和缝制的摄影作品的底本。这本书包括了一百多幅安迪。沃霍尔的和他的朋友克里斯朵夫。麦可斯(生于1948年)的摄影作品, 以及沃霍尔的四幅丝网印刷画原作。
三影堂摄影奖创办于2007年,由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主办,旨在以开阔而具有深度的学术思想为基础,以对当代摄影的独立认识和判断作为出发点,邀请国际评委,在不断涌现的新潮流和新趋势中,选取具有独立精神和艺术潜质的艺术家及作品,对当代摄影的新动态进行考察、梳理和研究;同时以专业制作、评论、展览和出版的方式,加以整合和推广,将中国当代摄影的新成就介绍给大众,支持新人艺术家,进而推动中国当代摄影的健康发展。《无量 2016年度三影堂摄影奖作品展》以画册的形式收录本届获奖25位摄影师的作品与介绍,并配以评委点评文字。
从巴黎开始,一直到日本的大阪、神户、新宿和逗子,森山大道著金晶译的《犬的记忆终章》中日本摄影大师森山大道讲述一个个城市中的人物、风景和记忆,如同《在路上》中的公路旅程,不仅仅是一次物理空间中的旅程,更是一场心灵和精神之旅。“人类皆旅人,人生即旅途”,森山大道诉说随时可能相遇又随时可能离别的人生正见。如果记忆和影像终究是一场幻觉,那么记录下来的,唯有我们真实流浪过的生命时间。
在中国西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界处,有一片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土地。虽然海拔高、气候恶劣、人迹罕至,但这里是生命的乐园。这片区域有阿尔金山、羌塘、可可西里三个自然保护区,里面生活着世界上独特的有蹄类类群——藏羚羊、藏原羚、野牦牛、藏野驴等,以及各种鼠兔、旱獭及其他啮齿类动物,它们与为数众多的鸟类及其他各类群的物种,共同构成了独特的青藏高原生态系统。 三位摄影师成勇、张海龙、李月文,作为自然保护区的志愿者、野生动物摄影师和野生动物纪录片制作者,在过去的7年里数十次深入藏北无人区,拍摄了大量的动物影像,积累了数以千计的作品。同时,他们还积极参与保护区的动物保护、反盗猎活动。 希望读者能够通过这些野生动物影像和自然生态类摄影作品,了解无人区和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并将生
《达观影像:徐达摄影集》为湖北摄影家徐达的作品,集中收录了从1955年到1998年的珍贵照片,题材涉及三峡地区普通民众的生产、生活,以及集会、游行及庆祝节日等大型活动,还有当地的老屋、厂房、新城等。影集中的珍贵照片多为作者平时不断拍摄的积累,反映了建国以来一段时期三峡地区人民的生活面貌及历史事件,具有收藏价值。
《黑镜头》20周年纪念版收录了罗伯特?卡帕、亨利?卡蒂埃-布列松、马克?吕布、尤金?史密斯、史蒂夫?麦柯里等近百位摄影大师的110幅代表作,真实地展示了人类自1916年至今的百年历史并让人身临其境。这些极具冲击力的影像,让人们有勇气去直面战争、杀戮、灾难、贫穷、疾病,让人们思考生活的真正意义在哪里。
《航拍上海》打破和改变了上海长期以来没有大型航拍画册的状况,具有填补空白的开创意义。这些画面生动地记载了上海的发展轨迹,演绎了上海的气质与气度,展现了上海的美好前景。航空拍摄手续繁,时间长,成本高,危险大,难度堪称空前。航摄团队历时三年多,在空中逡巡一百余小时,才有了这本突破常规、气势磅礴的画册,它真实地记载了上海地区航拍纪录的开创过程,为变革中的上海存留了一份弥足珍贵的影像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