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亨达集团主席邓予立受邀参与“南极论坛”的南极行,在没有国家、没有污染、没有敌意,世界上寒冷的遗世仙境参访13天;他透过亲身触摸基地冰雪的经验、以丰富的图文,带领读者纵览极地由雪、冰、水、石等元素组构而成的白色荒原,体会极地无限魅力,游走於如梦如幻、雪峰簇簇的天地间。 南极,四周被南太平洋、大西洋及印度洋围绕,远离其他大陆,完全封闭并没有常住居民,只有少量的科学考察人员轮流助手在为数不多的考察站。 看见的壮阔冰山长城、与天地相连的苍茫冰原,让人打破视野与心胸的局限,进入另一个浩瀚的心灵境地! 这段期间,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力、各种动物蓬勃的生命力、生物圈弱肉强食的写实景象,还有人类过去在此征服掠夺的遗迹,以及如今对环境抱持尊重与敬意的科研工作……一景一物,依旧
90后插画师常年行走在路上,带你一起写写画画,以日常之美解读走过的路、见过的人,将旅途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跟着作者,去厦门体会独有的艺术之美、去北京感受岁月留下的历史之美、去贵州的大山深处领悟朴素的自然之美,并用画笔把这些瞬间记录下来,留下一份珍贵的旅行回忆。 书中不仅有作者的旅行记录,更有作者精心准备的绘画攻略和贴心的视频教程,希望能让喜爱旅行和绘画的你,在看这本书时有所收获。
如果可以到过去或者未来的某个时间生活一天,你会怎么选择?六年前,艺术家马良在微博上提出这个问题,八百多名网友给出了自己的回答,这些回答多半是关于回忆和梦想,其中精彩的部分,收录于本书第六章。马良没有说出自己的答案,这本书里收录的所有文字、摄影、绘画、装置、草图和手稿作品却在某种程度上给出了他的回答,这个回答独特、真诚、精彩,却也与每个人的答案并无不同:如果可以回到过去,永远是那些多情、疼痛、难忘而已成定格的青春;如果能够去到未来,则要去看望那些热血、骚动、古怪但尚未实现的理想。本书是世界摄影金奖获得者马良对于艺术创作,对于逝去时光,对于生命本身的一次坦白,共收录马良各类艺术作品八十余幅,创作手记和散文三万余字,献给所有怀才不遇的发胖了的家禽,献给那些曾经幻想过翱翔万里的心,
《读》这本图册选取玛格南图片社以阅读为主题的历史图片百余幅,与各位读友分享阅读之美。这些图片具备自然、生动的气韵,非传统摄影极具仪式感的摆拍可比拟。所选图片以时间排序,上限始于二战期间,下限终于二十世纪末,涉及诸多国家、种族。 书中有伦敦的流浪汉,巴黎的绅士,纽约的老者,秘鲁的摊贩,印度家庭,难民营中的孤儿,将要入眠的东京少女,湄公河畔巡逻舰上的士兵,意大利T台后的模特,战火中手捧最后一部书的神甫……虽然主人公种族、身份各异,但却有共同的情感和气质流淌在全书之间。
本书要点:什么是曝光和摄影三角,6种正确曝光和7种创意曝光;光圈与景深、微距摄影、镜面高光,以及叙述性、单主题和“谁在乎”光圈;快门速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使用,跟拍、凝固和隐含运动;光的重要性、光、正面光、侧光和背光;曝光计的有关知识,18%反光率、夜晚及低照度条件下的摄影等;特殊技巧与滤光镜,故意过渡曝光,二次曝光与叠加,多次曝光,偏振镜、中灰密度镜、渐变中灰度密镜;胶片相机与数码相关的有关问题,胶卷速度、颜色、拔高与压低。
西湖边上随便一个景,随便切一块下来皆是公园。不管是杭州大树,还是杭州小草,在都在告诉我:杭州这个地主,进去容易别离难。现代社会行色匆匆,好像只有到杭州,才会放慢脚步,一个个在西湖边上傻傻地握着傻瓜式相机。还有,西湖边一回头一美景,在西湖摄影不要回头看,否则就走不动了。
美国籍摄影师埃里克·索斯与意大利策展人弗朗西斯·扎诺特开始了一次长时间的、友好性的交谈。通过客观分析自己所拍摄的知名作品,尚未公布的,甚至是无人所知的其他作品,索斯深入地回顾了自己的摄影职业生涯。 埃里克·索斯拍摄了大量的边缘人,但这些人并不是埃里克·索斯有意拍摄的,他们构成路上所见的一部分。他用镜头捕捉着这些人常人的一面,走进他们的生活,甚至进入他们的房子,于是,房子和房子内部的细节都袒露在摄影师的镜头中。 在本书中,针对每张照片而展开的对话都被独立成一部分。索斯的这些作品在书中都被完全打乱,并按照以下两个方面重新排列开来:追溯记忆的开端、探讨相关的文化问题。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排列顺序,作者只是希望能够建立起一种从未预见到的、不可预见到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