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旅游安全风险因素与旅游系统之间的关系入手,详尽阐述了旅游安全管理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气象、地质、水难、生物危害等自然灾害,交通、消防、游乐设施等事故,饮食卫生、传染病、急病急症等公共卫生事件,政治社会、刑事案件、人群聚集、文化习俗等社会文化事件的防范对策和应急处置方法,旅游安全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旅游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旅游危机管理等。
该书是复旦大学博士陈水云在其硕士毕业论文《自然山水与中国古代的审美经验——中国山水文化论纲》基础上修改而成的。由“山水与景观”、“山水与艺术”、“五岳文化”、“名山文化”、“江河文化”、“湖海文化”等内容组成,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中国山水文化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同时作者尽量使用通俗的语词,适当穿插一些神话传说,使该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该书既可作为介绍旅游知识的普及读物,又可作为“中国山水文化”课教材。
本辞典分六个篇目,即:旅游地学总论、旅游地学的理论基础、旅游地学资源、旅游地学应用、地质公园建设与管理、旅游地学类公园及世界遗产地。每个篇目又细分若干个栏目。共收录辞条3000条.全书约100万字。对科学、教学、旅游、管理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旅游学术思想流派(第2版)》共分16个章节,主要对旅游学术思想流派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旅游学术历程与理论体系、舞台化真实性理论、地方与旅游空间学说、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可持续旅游与生态旅游理论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本书由邹统钎等著。
%26nbsp;%26nbsp;本书以近代地质学、矿物学译著及教科书为研究对象,梳理近代教科书出版概况,考察教科书知识体系的变化,结合社会史、教育史、学科发展史,考察地质学传播脉络,并探讨教科
乡村旅游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提高组织化程度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书围绕乡村旅游产业组织这一核心主题展开,首先,在对外乡村旅游理论和开发经验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系统论证了乡村旅游发展对乡村社区基础设施、权力结构、农民收入、产业结构、村民素质等的影响机制;其次,从村民对乡村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入手,讨论了乡村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构建了社区参与的机制框架;最后,总结了乡村旅游产业组织模式类型和经典案例,以杭州、拉萨为重点,提出了组织模式优化、产业升级、社区和谐发展的对策,并从村民参与和利益共享的角度对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本书可供农业经济与管理、旅游管理及相关领域研究者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