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中心话洛阳》以图文形式全面讲述了洛阳与大运河的关系以及洛阳所遗存的大运河文化遗产,让读者了解隋唐大运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及其重要历史意义。作为中国古代重要都城,洛阳是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本书内容主要包括隋唐大运河的开凿、繁荣和作用、运河遗产、保护和申遗等,展现了洛阳地区发掘或征集的与大运河有关的文物。
本书第2版提供了更加广泛、更加通俗的户外游憩介绍,既适合研究人员,又适合从业人员和实践工作者。本书阐明了休闲、游憩、旅游和资源管理的联系,回顾了当代的户外娱乐和资源管理的概念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不同情境下的户外活动策划及管理方法,预测了未来的户外游憩活动的管理新版本已经过全面修订,许多部分进行了改写和扩充,以反映一些国家如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美国和新西兰当代休闲和户外游憩管理的发展状况。本书大量地使用数据、模板、表格、案例来进行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本书(第2版)明白易懂,易于学生理解,并提供一个真正的国际视角。
《旅游开发与规划策划案例研究》分为四篇,共28章,主要内容包括区域旅游开发与旅游发展规则案例研究;旅游区规划案例研究;旅游策划案例研究;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案例研究。
大自然的记录者有很多,文学家用优美的文字、诗人用激昂的诗句、画家用画笔、摄影师用镜头、旅行者用脚步……在所有记录者中,有一类人更值得尊重,这就是自然科学工作者。他们运用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对待每一处山水,他们跋山涉水不仅仅是因为大自然的美,更因为大自然蕴藏着科学的内涵和真理。 由地质学者提出并创立的地质公园就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记录大自然的方式。地质公园最初是由我国地质学家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虽然发展历程不长,但却影响深远。它不但给自然科学带来了明显的变化,还迅速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自然遗产的行动之一。分布在我国的37处世界地质公园,270处国家地质公园(含授予资格),343处省级地质公园已经成为我国地球故事好的记录者。它们就像地球的纪传体历史,每一个公园就是一个本
《旅游学术思想流派(第3版)》主要论述了旅游学术历程与理论体系、旅游动机学说、旅游体验理论、真实性理论与真实性研究、地方与旅游空间学说、旅游服务质量管理学说、旅游生命周期理论、旅游影响学说、可持续旅游与生态旅游理论、游客凝视理论、利益相关者社区参与学说、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理论、旅游危机管理理论、节事旅游管理理论和旅游新业态理论,在全书的最后一章还介绍了十位外国旅游学术大师,详细论述了他们的学术思想,使得全书体系更为完整。
现代旅游地理学是起源于北美洲的地理学分支之一,是地理学和旅游学之间的边缘科学。这门学科在外的发展历史均不长,自20世纪70年代末传人中国大陆,发展至今已有30年的历史。由于旅游地理学在旅游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对它的研究愈来愈深化和全面,旅游地理学已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在整个地理学领域中逐渐确定了其应有的地位,并开始受到广泛的重视。 旅游,作为现代人类社会日益兴盛的规模化空间地域活动,使得有关旅游地理的知识无论是对于旅游者还是旅游从业者来说,都是很实用的知识;而对于旅游管理的研究者来说,旅游地理学更是一门不可或缺的应用性学科。本书涵盖了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方方面面:旅游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问题,旅游活动的时空特征,旅游发展的前沿,旅游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旅
圆明园于18世纪清康熙年间(1709)至公元1772年才基本建成。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西郊皇家园林再遭劫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