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明代象棋古谱《橘中秘》的诠注本。原著共分四卷,前两卷为全局谱,包括得先、让先让左马、让双马,共51局,后两卷为残局谱,共137个实用残局。原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展现了当时象棋理论和规律,标志着明代象棋发展的新阶段。卷首的橘中秘歌括。特级大师、棋界元老杨官璘的诠注给原谱画龙点晴、锦上添花。
琴棋书画向称我国古代四大文化艺术。棋有围棋及象棋两种,均发明于祖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象棋据说定型于唐代,而盛行于宋代,现今中国北京历史博物馆尚藏有出土的宋代铜质棋子。长期以来,象棋深为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喜爱,有一定群众基础。象棋着法精微深奥,使人兴趣盎然,耐人寻味,若不专心研究,就无从窥其妙蕴,穷其变化。是故精于象艺的棋手,人材辈出。经过历代棋手的钻研和发展,一些象棋谱就相沿流传下来。而其中残局的局势,愈出愈奇,着法愈演愈精。其间有些手抄古本,以及所谓江湖秘谱,更是玄妙艰深,神奇莫测,令人叹为观止。于是有些象棋秘谱,就被棋界视为拱璧,重金收购,世袭珍藏,不肯轻易示人。本书按古谱成书时间的先后排列,全局谱由屠景明、竺士菊进行整理;残局谱由杨明忠、冯锦诸、丁章照、陈建国进行整理,
本书分别介绍了马类、炮类、兵类、车类和残局在实战中的运用问题,并讲解了冷着与棋谚及实战残局选评和看杀局练心算。本书适合初、中级水平的象棋爱好者学习使用,也可作为初、中级象棋教材。
《象棋实战讲座(初集)》作者言穆江是我国首批象棋大师,以棋手、教练、裁判的身份,多年来活跃于棋坛。在棋艺写作方面也颇为勤奋,且影响甚大。《象棋实战讲座(初集)》系其《攻防战术》的后续篇,分对局(例如全国象棋甲级联赛、全国个人赛等)、开局、中局、残局、棋人棋事等部分。言大师的评注翔实、论据有理、论点发人所未发,对棋战的得失关键均一一指出,并详拟变化,经得起推敲,又注意将棋手的艺术风格,实战背景等等问题,简明扼要点出,努力使棋评达到人棋合一的境界。对于棋艺爱好者,《象棋实战讲座(初集)》是棋文并茂、开卷有益的佳作。
出一本书,表达自己对于棋艺的理解以及人生的感悟,是一名棋手应尽的本分。通过写作,让更多的人对象棋多一分了解,自然没有背离棋道。 写作的过程虽然有些费力,但也是很有意思的。仿佛时光倒转,回到了从前的日子,那一个眼中只有象棋的孩童。那些点滴小事所留下的印记,增添了人生的许多趣味。 象棋比赛是斗智斗勇的过程,而探究象棋的艺术殿堂,还需要一种孩童般的纯真。学习象棋,便是对自己心灵一次次的洗练。与象棋结缘,且一路相随,确是一种幸运。
本书是明代象棋古谱《橘中秘》的诠注本。原著共分四卷,前两卷为全局谱,包括得先、让先让左马、让双马,共51局,后两卷为残局谱,共137个实用残局。原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展现了当时象棋理论和规律,标志着明代象棋发展的新阶段。卷首的橘中秘歌括。特级大师、棋界元老杨官璘的诠注给原谱画龙点晴、锦上添花。
陈孝堃大师是我国批象棋大师之一,1981年获得首届亚洲象棋个人锦标赛,他还两次代表中国队参加亚洲杯象棋团体赛,均夺得。他是一位颇有革新精神的棋手,在象棋布局上有许多自己的发明。本书是一本对局选集,可以说是一本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的“象棋名局赏析集”。而这一个时段,正是作者活跃于棋坛的时期,有许多体会往往是与对局者交流、研究后的结晶,对于青年棋手和广大棋迷都是的教材。
《荣华棋路》内容简介: 六十年来胡荣华十四次荣登全国宝座,其中1960年至1979年十届,又六捧“五羊杯”,战功显赫。就纯技术而言,这是象棋竞赛上含金量的两项桂冠。至于无数次全国个人赛的前列名次、无数次高层次的杯赛以及前列名次、亚洲象棋团体赛的六连冠等等,这对绝大多数大师们来说都是梦寐以求十分骄人的战绩,但加在胡荣华的成绩册上,这些零星的砝码却是无足轻重,故也就不一一列举了。特级国际大师胡荣华是继承、发扬、创新地把祖国棋艺推向高峰之集大成者,他的成长及勇攀的全过程始终遵循着刻苦学习、全面继承、大胆改革、不断推陈出新这一指导思想,为建立当代象棋理论,推动棋艺水平整体上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由徐天利主编的《荣华棋路》主要回顾胡荣华的成长和建功立业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