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从召影印的目的,旨在供各界武术爱好者鉴赏、研习和参考,以达弘扬国术,保存国粹,后学者不失真传而已。 原书为中华民国时期的刊本,作者皆为各武术学派的嫡系传人。他们遵从前人苦心精诣遗留之术,恐久而湮没,故集数十年习武之心得,公之于世,从一书内容丰富,树义精当,文字浅显,解释详明,并且附有动作图片,实乃学习者空前之佳本。 ???原书有一些涂抹之处,并不完全正确,恐为收藏者之笔墨。因为着墨甚深,不易恢复原状,并且也还因为尚有部分参考价值,故暂存其旧。另有其个别字,疑为错误.因存其真,未敢遽改。我们只对有些显著的错误之处和版面上的墨点等,做了一些修改的工作:对缺少目录和编排不当的部分原版本,我们根据内容进行了加工、调整,使其更具合理性和可读性。
太极扇是在太极拳的基础上融合扇术特点而形成的,因而具有拳、扇双重风格。它是武术范畴中的一种扇技,一招一式都与攻防技击有关,只是将攻防技击动作作了虚化处理,形成了一种独特风格的太极器械。这种风格,在扇法上,主要体现在利用扇器的开合、旋转、翻、扫、刺、截、击、撩、切等方法击打对手。在演练上,讲求以意导扇,扇身合一,刚柔相济,内外兼修等,也与内家拳器械相合。
焦冠军编著的《孙式形意拳剑》为更好地传承先师所授拳法,继承宏扬孙门武学,现不揣浅陋,作者将孙剑云所传授的孙式形意拳、剑套路整理编纂,付梓成册。并收录先师过去发表的《纯阳剑(简化套路三十七式)》、《形意八式》等著作,以方便教学,随时参览,免致久而失其真。
太极拳并非单纯的运动或技术,而有自身传承的历史,与中国文化精髓本为一体,且须存乎其人。“平生之志,不在仕途,不务工商,不做打手,不图侠名。只为继绝学而已。”(孙存周语)这其实也是拳界诸多前辈大家共同的人生写照。拳如其人,自然不该将“人”隐去,而当在历史时光的脉络中了解传承流变的具体情形。
全书内容分为混元太极拳的概况、太极内功基本修炼法、缠丝功基本修炼法、混元太极拳48式图解以及附录五大部分。概况部分介绍了混元太极拳的拳理与修炼窍要;内功部分介绍了混元太极内功的部分基础功法;缠丝功部分介绍了混元太极缠丝功的部分基础功法;图解部分通过图片与视频结合的方式,全面呈现了48式的练法、用法。附录部分收录了两篇介绍冯志强先生和练拳答疑的文章。全书深入浅出、全面系统,图文、视频结合,立体呈现,不愧为研习太极拳的经典著作。
42式太极剑是中国武术研究院继“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之后,于1991年组织有关专家创编的太极剑竞赛套路。这套太极剑作为竞赛规范套路,其动作规格、数量、级别、演练时间完全符合武术竞赛规则的要求,而且在编排、结构和布局上也独具匠心。42式太极剑内容充实,取材广泛,吸收了杨、吴、陈名流派太极剑及武当太极剑的精华,表现了太极剑轻缓连绵,动中寓静,刚柔相济,重意不重力的风格特点。同时,在剑法和形神的表现上,又加以丰富和创造。全套42个动作包括22种剑法、10种步型、3种不同发力以及多种步法和平衡造型,不仅内容大为丰富,而且融不同技法为一体,大大提高了套路的观赏性、技巧性、竞赛性和健身作用,从而受到太极剑爱好者的广泛欢迎。
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学拳、教拳实践和参加种类活动的经历,就有关太极拳方面的许多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本书可帮助太极拳爱好者解决不少教与学方面的问题,适合各种层次的人士参阅,也可作为工间和课间的保健练习。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特别是武当太极拳,张三丰祖师“身背琴剑唱道歌,归隐岩上修道业”“研磨太极阴阳之奥秘,静观蛇雀相斗之动态”,探求人类长寿的原理,将道家太极、阴阳、五行、八卦、九宫的理学、中医学和道家内功与民间武学熔为一炉,运用阴阳变化、相生相克、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的道理融入拳理之中创立了武当太极拳,被明朝英宗封为通微显化真人,被后世武术家尊为内家拳技击之祖,形成了“北崇少林、南尊武当”的一大武术名宗,在中国武术史上占有了重要的地位。他以增强体质、体悟中国传统文化、陶冶情操、磨练意志、抗暴健身、延年祛病等作用,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