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玺文编》、《古玺汇编》出版于八十年代初期,两书系统、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古玺印研究的水平。两书出版后,深受学术界的好评,不久即销售一空。 近年来,随着新资料的不断发现,古玺印研究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按照目前的研究水平来看,两书当中难免存在某些不足和可商之处。由于两书主编罗福颐先生已作作古,编辑组其他成员的工作也均已变动,目前要对两书进行修订有定困难。鉴于社会上对两书的需要很迫切,为了满中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需要,现征得故宫博物院的同意,按原版重印,不作任何更动,特此说明。
本书以Xilinx公司的FPGA器件为开发平台,采用MATLAB及VHDL语言开发工具,详细阐述了数字滤波器的实现原理、结构、方法及仿真测试过程,并通过大量工程实例分析其在FPGA实现过程中的具体技术细节。其主要内容包括FIR滤波器、IIR滤波器、多速率滤波器、自适应滤波器、变换域滤波器、解调系统的滤波器设计等。
本书是土耳其考古学家、制图员F.塞纳兹·拜克的精品石头画集,文物发掘及制图工作给了她无尽的艺术启迪,由此她创作了一系列的充满想象力的石头彩绘作品。本书收录了读者中人气很高的30个系列的作品,附有制作过程的演示图,还有作者的建议,有助于读者创作出自己的的作品。石头画,材料、工具普通易得,方法简单,装饰性强;图案绚烂,构思奇妙,富有艺术性,是本书的一大特色。
《陕西古代砖瓦图典》的作者是陕西省考古界的耆宿王世昌先生。王先生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在陕西省境内从事文物考古和博物馆工作,此书是他集毕生之精力收集材料、撰写的一部力作。全书收集了陕西古代的砖和瓦一千多种,分为砌面砖、铺地砖、空心砖、板瓦、筒瓦、半瓦当、瓦当(包括滴水)与下水管道等各种建筑材料。另外又收录了这些建筑材料上面刻画的诸多陶文。作者将这些建材按时代、遗址、地区、类型(这些内容是此书的精华)加以严格分类,记录了出土的时间、地点、尺寸、纹饰和字样等,并揭示了砖瓦背后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有极强的科学性。总之,这部书对考古工作者、文物爱好者有学习中国古代砖瓦的基础知识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佛像的出现,有将近两千年的历史。在现有记载中,认为佛像的形成时期应该是在1世纪。在这之前,佛教徒认为佛陀是超乎凡人的圣者,他的形象是无法用语言文字和图形来描绘的。 佛像的造型风格由早期的简明质朴、雄伟挺拔到后期的精巧圆熟、庄严富丽,模式从印度转换为中国及其他模式,就如同佛教传入中国,经过在历史长河中的弘传,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佛教一样。 本书辑入了百余尊带纪年款的佛像,旨在显人们提供佛像的鉴别标准和引玉之砖。拙作出版至今不过十年,介绍佛像方面的图录已陆续有多中问世,单尊佛像研究渐成气候,良可慰也。
肾移植是尿毒症患者摆脱疾病痛苦重新回归社会的选择,成功的肾移植可使患者基本恢复健康,然而患者在等待肾源、进行肾移植手术,直至手术成功出院期间都要面对一系列问题,会影响移植肾的长期存活,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本书编者在总结多年开展肾移植手术的临床经验基础上,参考了大量外文献,以问答的形式完整、系统地介绍了肾移植全过程可能遇到的相关问题,内容翔实,具有性、实用性,可读性强,适于肾移植及相关学科临床医师、肾移植患者及其家属阅读参考。
这是一部现代人修身养性的指南,作者南山空同用优美精炼的古朴语言,呈现一种新颖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小到如何与家人沟通心声,如何改善拖延症提高工作效率,大到如何与大自然和平共处、与万物和谐共生,许多生活难题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
本书以“西湖艺专”和玉龙雪山为背景主线,着重回忆了作者早年求学与做边疆考察的两段人生中最精彩的往事。书中既详细地交代了作者早年与玉龙大雪山的奇遇,又栩栩如生地描绘旧日师友交游往来的奇闻趣事,如林风眠、潘天寿、李苦禅、沈从文、吴冠中、朱德群、李晨岚等。通过作者古雅的文字,以“西湖艺专”为代表的民国艺术家群像得以更饱满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同时,作为同窗好友,作者在书中对吴冠中、朱德群、李晨岚等这些蜚声国际的大画家艺术风格的评价,亦不失精辟独到,令人玩味。
刘兴建,又名刘兴剑,1958年生,湖南武冈人。先后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及该院研究生课程班,主修中国画花鸟专业。1984年开始从事艺术创作,多次参加省级以上综合性美术大展;近百件作品发表于各大专业报刊。2000年被评为湖南省十大杰出中青年美术家。出版有《走进大西南——刘兴剑写集》、《风景写生表现技法》、《刘兴建工笔花鸟艺术》、《花卉写生技法》、《菊花写生技法》等专著。现为中国美术教育研究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
在中美洲的热带丛林中静躺了上千年、曾被谣传为是“外星人之语言” 的玛雅古文字,经过几代学者的辛勤努力,绝大部分已被破译!那一个个神奇古怪却又韵味十足的字符,就好像是一把把开启古代世界的钥匙,着我们步入一个神王统治的遥远过去。本书是中国部系统介绍玛雅文字的专著。学养深厚且精通多国语言的作者在广泛搜集国际学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使用中国读者所熟悉的概念体系和深入浅出的语言,全面介绍了玛雅文字的起源、结构及其社会功能。全书共收入各种玛雅字符近千个,并附有10篇带有详细注解的玛雅古文,以及操作方便的人名、地名和专有名词中西文对照检索表,是专为有志于深入了解玛雅文明与文字的学者和一般读者而准备的一部基础入门书籍。 本书是中国部介绍玛雅文字的专著,全面介绍了玛雅文字的起源、结构及其社会功能。
《我的押花生活》的构思,从适合读者DIY的角度出发,不追求过深的押花制作技术,不需要读者具有美术功底,而是完全从实用出发,向读者介绍常见花卉的处理和压制方法、押花图案的构图,以及实用小作品的制作方法,包括各种卡片,小装饰品等,贴近生活,将押花艺术与手工DIY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版《古本山海经图说(上下册)》 有图有文的《山海经》保留了荒古时代的壮观景象,开了中国文化史上以图叙事的先河。尽管六朝和宋代以前的《山海经》古图已佚散不存,而现存于世的明清诸家《山海经图》中的畏兽异鸟图对理解这部天下“奇书”、认识远古社会及山川信仰,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作者从国内外现存的9种古本《山海经图》中,遴选出古图1000幅,并撰写图说,在比较中追索《山海经图》的来龙去脉,在山海经研究史和神话海陆空史上独辟蹊径、具有相当高的价值。
本书所载鸣虫葫芦,皆为作者多年来从事搜集的心血。书中详述了作者把玩葫芦可以陶冶性情,有益身心的真切体会。 本书对鸣虫葫芦之“本长”“官模”“民模”“花模”“素模”“三河刘”“安肃模”等类型的特点,阐述了自家的见解。 本书从真、善、美的角度,对鸣虫葫芦作了说明。 本书在珍视古老葫芦的同时,对当代新瓢人和新瓢艺给予了热情关注。
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大肠肛门局部解剖学,下篇为大肠肛门手术学。共18章,980余幅插图。内容以实用为主,既有传统术式,又有现代新疗法;既有常用的小手术,又有难度较高的大手术。全书荟集各家所长,兼顾普及和提高,可供基本外科、肛肠外科、痔瘘科、消化科、小儿外科专业人员和医学生参考之用。
《自己做很大程度保养级手工皂(增订版)》收录35款保养级手工皂,肥皂是每天跟我们肌肤很贴近的保养品,用对的肥皂可以让你感受到真正的滋润与舒爽,然而,即使是市面上所标榜的手工皂,也并非全都是好物,唯有自己亲手做,清楚了解当中所有的配方与制作过程,才是真正令人很大程度安心的产品。 本书内容包括制皂工具、入皂材料、打皂教学的完整介绍,并搭配照片图解,详列35则娜娜妈精心设计的手工皂配方。没有难买的材料,没有复杂的手法,制皂就是那么简单又快乐。即使是新手也不用担心,由浅入深的缟排,让你一看就懂。 超人气包装术DIY大公开,除了分享娜娜配方之外,更要教你做出令人惊艳的手工皂,谁说手工皂一定要长得很“朴实”,服装设计出身的娜娜妈,就是爱玩美、玩创意,把手工皂当成画布,运用一些小技巧与天然素材,增添
田黄石是我国特有的“软宝石”,产于福建省福州市寿山乡“寿山溪”两旁的水稻田里,属“田坑”,由于色泽偏黄,故称“田黄”。历经了数百万年之久,在特殊的环境和特殊的条件下,田黄石逐渐地改变了它的原始形态、色彩和质地,出现了其得天独厚的性质和外观特征。 田黄石是寿山石系列中的珍品,素有“石中”、 “印石之冠”的美誉,是我国特有的名贵雕刻石材,田黄石除了雕刻的观赏摆件,历来主要用来制作印章。 田黄石又因它的产地是在福建(字为福),寿山(字为寿),田地(字为田),各取其个字,便是“福寿田”。一个人有福、有寿、有田(即生产资料,是财富的象征),黄色的石头,其黄也可称之帝王之色,寓意富贵吉祥,所以田黄石又象征着封建社会里人人都向往的在世做人的境界。
《清以来的疾病、医疗和卫生:以社会文化史为视角的探索》是国内部医疗社会文化史研究的论文集,共邀集了来自中、美、日等国的18位历史与医史学界的专家学者,从社会文化史的视角来共同探讨清代以来的疾病、医疗和卫生问题。其中既有享誉海内外学者,也有崭露头角的年轻学人。内容涵盖了医疗社会文化史研究的理论方法、清以来的疫病及其社会应对、中西交汇下的医生与医学、近代境遇中的“卫生”等方面。编纂这样一部论文集.首先是希望藉此来展现中国医疗社会文化史这一新兴前沿领域的进展以及未来动向.进而推动国内这一研究的发展。其次.也有意将其放在本世纪初一些学人所倡导的“新史学”构架中,从一个具体的专题领域入手,来践行和展示“新史学”的学术理念,特别是社会文化史的取向和对“现代性“的省思。也期待通过展示海内外和内外
昌化石文化受惠于源远流长的中华玉文化,同时又汇人中华玉文化的大河,惠及四方,并催生着区域经济的快速成长和社会的文明进步,这是不争的事实。紧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保护资源、节约资源,使昌化石业和昌化石文化的发展能长盛不衰。昌化石的开发同各种宝玉石的开发一样,有辉煌的记录,如果说有某种不如人意的事,那不是老天爷恩赐的失误,而是无度利用的过失。昌化石文化的形成,是人们亲近自然的结果,它与生态文化本是同根生,本应和谐共存、共荣。愿昌化石文化的发展能帮助人们苏醒生态价值意识,在珍惜资源、有效利用上多下功夫。本书在图谱中尽力选录原石图像,不求花哨,但求真实,希望昌化石文化的发展能帮助人们苏醒生态价值意识,在珍惜资源、有效利用上多下功夫。
本书内容:任何思想观念都不可能无缘无故地产生,人总是在与社会环境碰撞中逐渐辩别出善恶美丑,而后和萌生和形成自身的思想观念的。 我出生在浙江绍兴地区的嵊县农村,祖上都是种田的。当年纪幼小的我不知人生是何意时,有幸当乡村教师的爸爸对我进行了人生哲学的启蒙:“女孩与男子一样都是有用的,都可以自食其力的。你将来一不靠爹,二不靠娘,三不靠丈夫,要自立、自尊、自重,不能自轻,自贱,要做到人穷志不穷……”……
《大唐宝船》为上海博物馆配合“宝历风物——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展”展览、面向公众而推出的教育普及读本。邀请16位海内外知名学者,从航海、贸易和艺术三个角度出发,全面介绍了黑石号及其所处的时代。这本书包罗万象,内容涵盖了黑石号所处的中晚唐时期的诸多方面,有学者们对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路线、早期航海技术、船体复原、船员生活等的考证研究,也有对沉船出水的陶瓷器、金银器、玻璃器、铜镜等各类文物的思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