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三畏是近代中美关系史上的重要人物,1812年9月22日出生于纽约伊萨卡。1832年7月他被美部会(美国对外传教机构)正式任命为广州传教站的印刷工。卫三畏于1833年6月起程前往中国并于10月抵达广州,从此开始了他在中国长达四十年的工作生涯。在最初的二十年中,他的主要工作是编辑和印刷《中国丛报》。1853年和1854年他两次随美国舰队远征日本,担任翻译工作。1856年他脱离美部会开始在美国驻华使团任职,1858年随美国公使列卫廉赴天津订立《中美天津条约》。1862年卫三畏携家眷到北京居住。从1856到1876年,二十年间他曾七次代理驻华公使职务。1877年他辞职回美国,被耶鲁大学聘为该校位中国语言与文学教授。卫三畏于1884年2月16日死于康涅狄格州纽黑文。 目前学术界对卫三畏其人其作的了解还比较少,希望这部关于他生平、书信的著作能够为研究中国近代
书中展示了60多个压花作品,包括花束、花环设计,花篮或花瓶中的压花,压花风景画,压花拼贴画,生活中的压花装饰品(明信片、项链、手链、胸针、书签、书皮、香囊)等,充满创意,令人惊叹,富有艺术观赏价值。接着还传授了各种轻松、简便的压花制作技巧,包括压制前花朵的处理准备工作、花的压制方法、保色方法以及压花的保管方法等。书末还附加了650余种花材的处理方式,意在向读者说明如何利用身边随处可见的花材来制作艳丽的压花作品。
作者以收藏投资角度出发,通过650余瓶珍品特色酒和150余枚珍藏酒标,系统的介绍了黄酒、广东米酒、葡萄酒、中国洋酒、果酒、露酒和药酒等六类中国特色酒。这些特色酒在陈酒藏界是后起之秀,它们近年来已引起了越来越多资深藏家的关注,预测将成为未来陈年酒收藏的新风向。
中国画或称“国画”,它有别于西方油画、水彩等等绘画门粪,是一种非常育东方特色的绘画形式。中国画的概念形成子民国以后,民国之前,中国人称绘画为“丹青”,民国以后随着西画东渐,许多中国人学习油画、水彩等西洋画技法,这时中国画才作为一个中国本土概念被提出,以示与西画育所区分。《树谱/中国画画谱丛书)》由申石伽、申二伽所著,是一本新颖、活泼的国画教程类书籍。这些示例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编排,初学者可以从最简单的学起,一步一步逐渐掌握中国画技法。
本書所收八位畫家的作品,是海派繪畫進入二十世紀後的一個縮影。如果說以趙之謙、任頤、虚谷、吴昌碩等人為代表的早中期海派,主要表現為既滌蕩着文入畫的清高脱俗之氣,又融合了文人畫表現因素,同時還在不同程度上發揚民間藝術傳統和西方繪畫技法,并且將主體精神與消費需求統一在改良變革思想上的藝術傾向,那么,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以還相繼脱穎而出的晚期海派,則在前者的基礎上,向更加注重個性化和時代性的方向邁進。正如本書所顯示,朱屺瞻的拙樸渾成,錢瘦鐵的蒼鬱奇崛,關良的幽默擬練,謝之光的淋漓豪放,江寒汀的清潤明麗,陸儼少的雄秀跌宕,唐雲的遒穆雅健,劉旦宅的工穩俊逸,彼此之間儘管聲氣相通,却葆有極其鮮明的個人面貌,擁有各自不容混淆或倣照的藝術思想理路。這種日趨縝密細致的“和而不同”,在新的层面上體現
汉画深沉雄大,金石有声,融建筑装饰与雕刻版画为一炉,是两千年前的创造,可在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共赏。它是成教化助人伦的古代样板,是人们难以匆匆理解的文化现象。本书对汉代画像石进行了艺术解读,将那些一般看不懂的画面分成三类:人事故事、神话故事、祥瑞故事,分门别类地进行解释。同时从每一个图的内容、出处、具体形象和情节进行诠释,并联系其时代背景和相关事物作些说明。全书资料翔实,分析透彻,观点新颖,是中国美术史的重要篇章。 汉画像石是汉代人雕刻在墓室、祠堂四壁的装饰石刻壁画。它在内容上包括神话传说、典章制度、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在艺术形式上它上承战国绘画古朴之风,下开魏晋风度艺术之先河,奠定了中国画的基本法规和规范。汉画像石同商周的青铜器、南北朝的石窟艺术、唐诗、宋词一样,各领风骚
文化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体系,浩成烟海,无穷无尽,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做到对人类文化面面俱到、事无巨细地了解。即便是专业人士,所掌握的文化知识也不过是人类文化的冰山一角,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更是存在着难以计数的文化盲区。如“诸子百有”指什么?“经史子集”指什么?“三皇五帝”都是谁?……这些常识性的问题,并非每个人都能回答上来。但这并不表示人们乐意做一个无知的人。为了帮助读者更方便、更轻松地了解和掌握这些点滴文化常识,作者编写了本书,希望能帮助读者丰富知识储备、提高文化修养。
小儿妇科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门专科医学,有其独特的内容。本书是作者在借鉴国外小儿妇科疾病诊疗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女性小儿的生长发育特点与疾病类型,运用作者自己多年积累的临床知识,合国编写而成,内容包括小儿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出血、炎症、肿瘤、外伤、异物及小儿妇科检查诊断技术、临床监护治疗技术,是部系统介绍小儿妇科疾病治疗方面的著作,对临床诊疗小儿妇科疾病有很好的实际指导价值,是这个领域的临床医生、妇幼工作者、医学卫生人员和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人员的重要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