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书包括刘墉经典励志系列:《我不是教你诈(全4册)》《你不可不知的人性1:你的善良,需要锋芒》和《你不可不知的人性2:所谓情商高,就是谁做人》 《我不是教你诈》包含4册:社会处世篇、人性善恶篇、人际关系篇、商业战术篇,作者运用深入浅出的细腻文笔,通过一系列能够发人深省的小故事,提出一连串辛辣而富有浓厚思辨色彩的议题,抛出富含哲理的思考,文笔犀利,生动有趣,每个故事都可能切中时弊,每个分析都可能深入人心。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家的思考与探索、挣扎与省思,既是年轻人初涉社会的行动指南,也是值得成年人一读再读的教育佳作。 《你不可不知的人性1:你的善良,需要锋芒》主要内容: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 低情商的善良 。与人为善,但没有底线,很可能就会受到伤害。本书以极富哲理的小故事为单元开篇,涉及工作
青春读书课 缘起于深圳育才中学语文教师严凌君在育才开设的一门选修课,它被媒体称 为新中国成立后*部私人编写的教材。著名作家莫言曾评价说: 假如35年前我能读到这样一 套书,我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现在我读了这套书,依然感到内心深处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2012年1月海天修订版 青春读书课 系列与读者见面,3年重印16次,发行逾百万册, 得到了市场和读者的一致认可。 《青春读书课》七卷十四册,每卷一个主题,涉及政治、历史、哲学、心理学、科学、自然、教 育、艺术、文学等广泛领域,囊括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在当下青少年课外阅读量普遍偏低的情 况下,这套书无疑为读者们的课外阅读注入了新鲜血液,具有深远的意义,可谓一套难得的人生 读本!
1.成长的岁月 少年人生的必修课。灌注人性关怀,涵盖从童年到少年、青年的成长历程中所涉及的26个人生主题。选文讲究人情、人性之美,有打动人心的效果,能较好地帮助少年学生确立健全的自我意识,初步理解社会生活,促进他们喜欢读书,学会对人情、人道的感动。让成长中的孩子感受到生命的爱与温暖,从而更加热爱生活。 2.心灵的日出 成就你自己。从认识、尊重和保护大自然,培育文学欣赏和创作素质,建立自我价值判断和审美判断能力,养成读书兴趣和品位四个方面选文,细分为26个人生主题,以高尚的文化和精美的文字,帮助青少年学生养成个性,健全人格,在宝贵的青春岁月中召唤心灵的日出。 3.世界的影像 文学中的人类镜像。你有没有想过,所有的文学名著其实都是我们的生活?亲近文学名著,就是进入一个比现实生活更为博大的
《季羡林日记:留德岁月》(1934-1946)简介 1930年,季羡林考入清华大学西洋系,师从吴宓、叶公。 1934年,获得清华大学文学学士学位的季羡林,在山东济南中学高中任语文教师。 1935年,被德国哥廷根大学录取。季羡林从山东济南出发,开始十余年的负笈游学生涯。先是在北平短暂逗留,后途经东三省,进入俄罗斯大地,取道波兰,来到德国哥廷根大学,师从印度学、梵语学家恩斯特 瓦尔德施米特学习梵文、巴利文和佛学。因为战争的原因,恩斯特 瓦尔德施米特被征入伍。已经退休的艾密尔 西克教授 吐火罗语的*代解读者,以垂暮之年,出山上课。季羡林师从西克教授学习吐火罗语、《十王子传》、《大疏》、《梨俱吠陀》。正是这两位恩师,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了青年学子季羡林父亲般的关爱和呵护。 1937年,季羡林开始兼任哥廷根大学
金教授以浅显易懂、平实幽默的语言风格,通过大量详实的事例阐述了商务礼仪的基本理念、商务交往中要遵循的原则,以及如何把尊重、礼貌、热情用恰到好处的形式,规范地表达出来。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便可学习。介绍的知识要点较为全面,其内容主要特点是兼具规范性、知识性、时效性与技巧性。
青少年核心素养经典阅读课 (12册)按12个阅读主题编写,包括生命、情感、自然、文化、成长、历史、家园、艺术、科学、智慧、诗文、古典等主题,旨在帮助中小学生阅读经典作品,提升人文素养。 经典阅读课 由中学名师团队精选经典阅读文本,撰写精彩导读和点评,并配有精美手绘插图。著名作家、北京大学教授、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老师为该丛书撰写序言并担任文学顾问。 人民教育出版社 编审、 中国教育学会 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主任顾之川,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学教材研究室正高四级教研员、语文科主任王土荣为丛书撰写推荐语。
想知道开悟者的世界观、开悟者的生活状态? 本书带你一窥真相! 《灵性开悟三部曲》作者力作, 彻底翻转你对一切事物的观点!
每,我们都会带着情绪醒来,也会带着情绪入睡。我们会受到情绪波动的影响,甚至被情绪牢牢控制,做出积极的或是消极的,甚至是不可思议的行为。 那么,情绪是如何产生的?我们能够管理自己的情绪吗? 传统情绪观认为,情绪是人类进化的产物,外界活动激发了我们内在的情绪反应。如果我们无法用理性思维控制情绪,我们就会做出傻事,甚至产生暴力行为。 但是,大量科学研究证明,这种传统情绪观有可能是的。 知名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莉莎·费德曼·巴瑞特博士基于多年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全新的情绪构建理论,这个理论将改变我们对人类大脑的认知。作者认为,情绪并非与生俱来,它也不具有普遍性。情绪不是被激发的,而是由个体创造出来的。情绪的出现是各种因素(包括你的各种生理特征、灵活的大脑以及文化背景和成长环境)协调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