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日记:留德岁月》(1934-1946)简介 1930年,季羡林考入清华大学西洋系,师从吴宓、叶公。 1934年,获得清华大学文学学士学位的季羡林,在山东济南中学高中任语文教师。 1935年,被德国哥廷根大学录取。季羡林从山东济南出发,开始十余年的负笈游学生涯。先是在北平短暂逗留,后途经东三省,进入俄罗斯大地,取道波兰,来到德国哥廷根大学,师从印度学、梵语学家恩斯特 瓦尔德施米特学习梵文、巴利文和佛学。因为战争的原因,恩斯特 瓦尔德施米特被征入伍。已经退休的艾密尔 西克教授 吐火罗语的*代解读者,以垂暮之年,出山上课。季羡林师从西克教授学习吐火罗语、《十王子传》、《大疏》、《梨俱吠陀》。正是这两位恩师,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了青年学子季羡林父亲般的关爱和呵护。 1937年,季羡林开始兼任哥廷根大学
" 传统的求职方式可以帮我们找到一份工作,却不能让我们在职场上不断进阶。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是每个人都面临的新课题。 如何在求职时,冲破迷茫和困惑,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位?如何在跳槽时,发现自己的优势,在职场迎来新的转机?如何在生活中,自我盘点,制定目标,规划自己的人生? 这就是理查德·尼尔森·鲍利斯这本书给读者带来的价值!本书是《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全新修订版,是作者根据当下的职场形势更新的研究心得,被誉为“求职”。内容涉及简历,面试提示,薪酬谈判,自我盘点,选择工作,以及如何创业等方面,让读者根据测评工具和理性分析,客观认识自我,在机会来临时脱颖而出。"
本书从探讨自律的意义出发,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自律给她带来的改变,接着本书探讨了自律100天的底层逻辑(时间律、延迟满足与WOOP思维)、两个方法(记录、复盘)以及每日三件事 ,详细阐述了持续100天自律会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并进一步介绍了连续做100天自律的精进与提升方法。
弘一法师(1880—1942),俗名李叔同,号晚晴老人,民国时期高僧、艺术家。曾参加南社活动,广收弟子,对中国近现代文化、艺术影响巨大。弘一法师出家后律己甚严,再兴律宗,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近百年来,弘一法师的艺术与禅学吸引着人们寻找他传奇一生的答案。也许,答案就在《晚晴集》中。 《晚晴集》是弘一法师墨宝,里面抄录佛家格言101条。是弘一法师手边常备之物,我们通读《晚晴集》,可以破译弘——生的传奇,对我们自家做人相当有益处。 晚晴之说源自李商隐的诗句“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集中抄录格言101条,是100 1之意,隐藏精深禅理:一百为圆满,圆满之外,别有一道。具体这“一道”是什么,自家体悟。 本书是对《晚晴集》中禅家人生的阐释,是对弘一法师的献礼。
变通,才能中的才能,智慧中的智慧。古今成大事者,无不以此达成人生梦想。因此,本收将告诉你变通的深邃智慧:进退变通法则、方圆变通法则、黑白变通法则、取舍变通法则、亲疏变通法则、虚实变通法则、缓急变通法则、宽严变通法则。 成功之道,只有变通一条,老办法不是在每个时候都能用得上的。我们做事取胜的办法不能一成不变,即便过去多么奏效的办法,也不能永远使用,必然随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是懂得变通的道理。
《简单生活的艺术》:简单地生活不是要节衣缩食或者过一种毫无诱惑力的生活,相反,是要拥有更加富裕、有趣、充实、长久而健康的生活。生命逝去越多,我们就越应该精选自己的生活!不要徒劳地让生活变得复杂,给自己的生命留出空间吧!简化生活,净化心灵,提高生活的品质。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过怎样的生活,我们必须有清晰、正确、合理的构想。 欧洲生活类图书作家多米妮克·洛罗在《简单生活的艺术》中告诉我们如何摆脱物质的束缚,倾听自己的心声;如何从清理身边的杂物开始,规整自己的生活,收拾内心,整理人生,从而向人们阐述了一门简单生活的艺术。
如何获得幸福感? 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有时并非就是是事情的真相和全貌。 我们的大脑,常常会依据我们过往的经验和思维习惯来做出假设和判断。 但这个世界给我们的痛苦,无序,不公真的就是世界给我们的吗? 或许,这些意识原本存在于我们的内心,我们在外界获得的果,是因为内心不平衡而种下的因。 我们所得到的一切,都是我们内心外在的投射。 当我们执着于不公,愤怒,激烈和顽固时,常常会一叶障目,伤人伤己。 当我们学会放下偏见,体悟,用缓和的情绪去感悟人生,用我们的意念来改善我们的身体和心灵。 世界是一面镜子,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为我们存在,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看清自己。 用心去和这个世界对话,你就会找到不一样的答案。
备受欢迎的日本生活设计师——四角大辅以亲身经历告诉我们:生活本该简约而轻盈;能否缔造幸福,关键在于30岁之前,你能否剔除生命中的繁杂,让真正的自我清晰起来。舍掉越多,关注力越强;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你的能量才会得到充分发挥,你的人生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40多年的学习成果,针对人生各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和忠告。全书以箴言的形式展开,汇聚了作者在世界各地发表演讲时的精粹语句。本书分享了从头脑到心灵这段宇宙的至远距离旅行的结果。通过这些成熟的洞见,你能提升自己、做出改变并活跃起来,更接近你的才华、力量和天性,帮助你唤醒未知的自己。
面对琳琅满目的食物,常听人抱怨说不知道该吃些什么。事实上,从众多健康的食物中,挑选出合适自己的食材,这的确是一门学问。正如营养师们所提倡的那样:我们不仅要吃得好,更要吃得对,吃出营养和健康来!正是为了帮助广大读者朋友解决吃什么、怎么吃的困惑,我们特意编写了《家庭常见食物营养全书》。书中介绍了众多大家耳熟能详的、极具营养价值的食物,内容涉及五谷杂粮、蔬菜、水果、坚果、菌菇、禽畜肉、水产、蛋奶、调料及药草等众多方面。编写过程中,我们查阅了大量的科学文献,收集了众多科学家对食物的研究成果,并有意摈弃冗长的理论和生硬的说教,而更注重知识性、科学性、**性和指导性。此外,书中配有众多精美图片,以加深印象,让读者朋友在不知不觉中收获更多饮食营养的健康知识。
台湾慢生活的韵律起伏于城市的巷弄,仿佛不受外部车水马龙世界的干扰。那份不疾不徐的闲适,不仅沉淀在台北永康街、台中草悟道飘香的独立咖啡店,华山文创园区的独立电影院,以及大学周边藤蔓缠绕的茶室和窗明几净的独立书店中,更在偶遇某位作家、诗人的悠悠朗读、街坊邻里轻声细语的问候里。而虔诚的信仰和对艺术的包容,则雕饰了“慢”的灵性。于是人们走进庙宇,在氤氲香火中默念祷词。年轻人踏进大稻埕、铁道宿舍,雕刻、绘画、缝纫出或精巧或豪放的文创品。在这里放慢脚步感受那份精致和专注,定会令你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