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体部分包括七章:章着重考察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旨在揭示科技生产力与科技生产关系及其矛盾规律,并构建大生产观。第二章着重考察科学技术与生产劳动和价值生产,旨在揭示科学技术与劳动价值论的内在关联,并构建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第三章着重考察科学技术与劳动力资本和剩余价值生产,在科技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研究劳动力资本化和从“雇佣劳动”到“劳动力资本”的发展,构建科技劳动力资本理论和科技剩余价值理论。第四章着重考察科学技术与工业社会和异化扬弃,构建对象性存在视域的“科学—技术—工业”分析范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劳动异化批判、科技异化批判等。第五章着重考察科学技术与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在探索马克思主义人的三维本质观和 定与“自然”相关诸范畴之同时,从人和自然的关系角度考察科学技术的功
本书为琚小飞四库学研究专著。琚小飞,安徽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博士,任教于杭州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长期从事清史、四库学、历史文献学等研究。全书24万字,总分五章,内容主要围绕四库学新材料与新视角展开,具体包含四库馆阁肇建、库书的抄缮撤改及补函、四库馆运作、四库相关图书的纂修、四库底本研究、《四库总目》的研究与考辨等诸多方面,均立足学术前沿,考据信而有征。全书所收文章大多曾在外高水平期刊发表,多数结论已得到学界检验与认可,又经作者潜心修润,增订失误,是一部质量上乘的四库学研究专著。
本书为金融专业学生提供了一系列的学习资源。本书对金融领域中常见的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同事列举了详细的案例分析,并对学生在金融环境下将这些实证研究方法付诸实践给予了指导。各章中的学习成果、基本概念和章末自测题(配有线上解答)等板块强调了该部分的主要内容,学生可以自行检测学习情况。在前几版的数据和问题驱动方法的基础上,第四版更新并扩充了案例、关于数学和数据处理的额外介绍材料,扩展了状态空间模型和极值理论的重要主题。本书提供了丰富的学生和教师资源,适合金融学高年级学生和金融学硕士,以及金融从业研究人员阅读使用,本书也是金融专业培训和自学的理想教材。
司马光是一位有成就的史学家,他的《资治通鉴》一书在历史编纂学上曾起过巨大的影响,这种成就主要因为他在纂修这部大书上,收集了大量史料,经过仔细的考订,客观而翔实地叙述了大约一千四百年间的史实,把错综复杂的材料编成年经事纬的编年史,不仅给学习历史的提供了一部基本读本,并且也给研究历史的提供了一部经过考订的通史。这样宏大的功绩,一向是为学术界所公认的。以这样宏大的一部着作,由司马光加上有限的几个助手如刘恕、刘放、范祖禹等人来完成它,的确是一件不轻松的工作。所以在这里当然难免留下一些可以考虑的问题,比如排比弗当,或先后失序。不独这些,还有文字润饰之失真,月日干支之漏误等等,实在是不少。《资治通鉴》中间史料性比较重要的应该是唐代遣一部分,因为它采用了手材料,所以现在把《通鉴》比较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