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外部性特征以及技术性风险,改变着金融系统的风险特征,研究互联网金融的系统性风险问题具有重要价值。《网络科学视角下的互联网金融系统性风险研究》结合大数据、机器学习发展,运用复杂网络和超网络等网络模型,研究互联网金融发展下的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以及由此带来的整个金融系统风险问题,从而为金融监管部门制定相关监管政策、促进金融系统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网络科学视角下的互联网金融系统性风险研究》特色是从网络科学视角,建立风险模型,量化研究互联网金融的系统风险。
本书由全国300多位知名经济金融专家、教授、学者历时十载,精心编纂而成。全书收入词条216个,字数300万字,按金融学科体系和知识门类分设经济学基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公司金融、保险、国际金融、金融稳定与金融监管9篇,内容凸显系统性、综合性和学术性,是金融实务工作者提高理论知识水平的工具书,是经济金融研究机构研究人员、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重要参考工具书。本书是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被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2013-2025年国家辞书编纂出版规划。
本书围绕数字技术与金融数据的融合,总结我国数字金融发展情况,梳理学界对数字金融的理论创新,深入研究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创新,理性分析数字金融的新业态新模式,探索数字金融的新风险新治理,研究国外数字金融的新趋势新方向。
本书主要内容是关于大多数衍生证券都共同适用的鞅定价原理, 仔细分析通常在公平和有固定收益市场交易的金融衍生产品所涉及的广泛内容, 主要集中在定价、对冲及其风险管理等几个方面, 通过本书可以看到关于最丰富的衍生产品定价模型和利率模型的新进展, 书中重点介绍了求解不同类型衍生产品定价模型的解析技巧和数值方法。
在全面实施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金融出版社迎来了建社50周年。 中国金融出版社50年的发展历程,是新中国金融新闻出版发展的缩影,也是中国金融事业繁荣发展的见证。50年来,在金融出版这个舞台上,金融理论工作者、金融实践工作者、金融教育工作者、金融出版工作者共同谱写出先进金融文化壮丽篇章。半个世纪,几代金融出版人以艰辛创造和不懈努力,实现了金融出版社事业一次次跨越,共同铸就了我国金融出版事业的辉煌成就,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金融专业出版经验,树立了“植根金融土壤、服务金融事业、出版精品书刊”的办社理念,锻造了“导向正确、质量至上、贴近读者、打造品牌”的企业精神,形成了“努力拼搏、和谐共事、严格认真、勤于学习”的企业文化。
《广西金融年鉴(2015)》是一部大型资料性、历史性、综合性年刊,记录了广西金融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历程。 《广西金融年鉴(2015)》全面、系统地记载了广西的银行、信托、保险、证券等金融业务的改革和发展情况,内容涉及货币、银行、信贷、保险、信托、证券、利率、汇率、结算、投资、金融市场等,主要栏目有经济、金融形势与重要方针政策、金融事业的新发展、对外金融往来、各地金融情况、专题材料、金融法规、制度、金融大事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