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对风险投资的认识主要局限在风险投资是天使资本、风险投资对中小企业和新型公司的发展与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及风险投资的基本运作过程等方面,但是风险投资行业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哪些波折,风险投资为什么会率先在美国兴起,它对美国经济的发展到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等等,人们并不十分了解。尤其是,关于风险投资之父——乔治斯?多里奥特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的介绍少之又少。很多人都听说过“美国研究开发公司”这个名字,知道这家公司曾经享誉美国甚至整个欧洲,直至今日仍对风险投资业有着深远的影响力,但可能并不清楚这家公司的缔造者与管理者就是多里奥特先生。在多里奥特的领导下,美国研究公司所做的众多投资都取得了巨大了成功,极大地促进了电脑、核粒子加速器、医疗设备和海水淡化等新技术和新
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必须以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为基础。征信体系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环节,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提供信用信息产品,使金融交易中的授信方或金融产品购买方能够了解信用申请人或产品出售方的资信状况,从而防范信用风险,保持金融稳定;同时,通过准确识别企业、个人身份,保存其信用记录,对失信行为形成有效的制度约束。可以说,征信系统是现代金融体系运行的基石,是金融稳定的基础,对社会诚信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书试图对已有涉及制度因素的金融学理论加以梳理,并用一种全新的框架和逻辑在这些显得有些零乱的命题和观点之间建立某种内在联系。基于这种联系,初步形成金融分析的制度范式,让读者大致领略和辨识金融学发展的又一新的维度,从中体验金融学的丰富内涵和博大架构。特别是,当读者们研读本书有关金融制度演进的理论文献时,还能体会到制度金融学厚重深邃的一面;而有关中国金融制度变革的内容更是将读者一同思考。或许本书有关章节的一段叙述、一个命题正好触及你长期萦绕脑际且挥之不去的困扰。本书的分析结构为:导论阐述经济哲学观以及方法论;上篇提出经济金融分析制度范式的核心问题及其逻辑结构;中篇探寻制度金融分析的理论起源,并梳理最近几十年来制度金融理论的新进展;下篇考察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过程与经验以及这种经验
《尚公法律理论与实务丛书·国际项目融资与银团贷款》是从广义上讲,为了建设一个新项目或者收购一个现有项目,或者对已有项目进行债务重组所进行的一切融资活动都可以称为项目融资。从狭义上讲,项目融资(ProjectFinance)是指以项目的资产、预期收益或权益作抵押取得的一种无追索权或有限追索权的融资或贷款活动。我们一般提到的项目融资仅指狭义上的概念。
金融原罪论的特点是在对时代定性的基础上解构新经济文明,对在混序状态下诸变量进行全息全维的研究,试图为破解复杂形势寻找规律性因素、提供新的分析坐标。鉴于此,福卡智库认为,金融是国家间竞争的综合实力表现,至少还有政治、文化、技术、国家安全、国际关系等也在影响金融运行,阴谋的戏份不多。随着各国救市力度加大,形成了在“去杠杆化”的同时又放大了流动性的困局,如2008年主要国家拿出10.2万亿美元救急,2009年似乎有增无减,可能会旧伤未治又染新疾。而伴随始终的是货币持续地蒸发,金融原罪一直在发挥作用。 作为专门为政府部门及企业高层提供决策支持的内部研讨报告,本书着力客观、冷静、中性、实证地分析、解读与趋势研判,因此,文章均以经济现实为研究出发点,虽独立成篇,但内在逻辑是贯通的,是以现实经济中事物
本书以中原经济区的金融发展状况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科学全面的指标评价体系和详尽的数据库,在此基础上编制中原经济区金融发展指数,并尝试从金融状况、成长发展、服务水平和综合环境四个方面来综合衡量各地市的金融发展状况和水平,试图揭示各地市金融发展的相对优势、劣势,以衡量区域金融的发展程度和发展质量,为区域金融发展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世界主要国家、经济体以及国际组织对当前的金融监管体系进行了反思,并针对其弊病提出了各种改革方案。本书从金融监管与金融危机的内在关系出发,基于对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的历史源流及其相互关系的深入分析,及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金融监管体系演变的系统梳理,对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主要趋势进行了总结,并给出了它们对中国金融监管体系建设的重要启示。 本书共分十章。第一章通过对不同金融发展阶段历次典型危机及其监管诱因的追溯,展现了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历史过程,并为之后关于本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分析提供一个历史线索。第二至第七章总结了美国、英国、欧盟、德国、法国和日本等国家和经济体的金融监管体系演化的过程,并着重讨论了危机爆发后的金融监管改革与发展。第八章对世界银
《执纪与监督:上海金融廉洁风险防控实践探索》所收录文章在对金融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作理论阐述的同时,大都能联系金融领域反腐败实践,对金融廉洁风险防控体系的建设提出自己的具体意见和建议。
《嘉兴金融志(1991-2010)》历经3年多的编撰,于今问世。《嘉兴金融志(1991-2010)》是全面记述1991—2010年20年间嘉兴市金融业改革发展盛况的资料性工具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嘉兴市的第二部金融类专志。本志由《嘉兴金融志(1991-2010)》编纂委员会主持编纂,市级各金融机构抽调骨干人员参与编写。嘉兴市地处长三角经济核心区,1991年以来,嘉兴市金融业抓住了长三角区域发展的良机,依托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劲实力,改革创新,主动有为,积极拓展,进入了完善、发展、壮大的黄金时期,形成了银行、证券、保险等多种金融机构并存,性、区域性、地方性金融机构协同发展的多元化市场格局。在本志的编修过程中,我们力争集总结与编研为一体,坚持存真求实,力求全面、系统、科学地记述嘉兴市金融系统在这20年里的岁月痕迹和发展历史,
《全球分裂》是《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亦名《超级帝国主义》)的续篇,描述了债务国和原材料出口国在20世纪70年代寻求创建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努力。作为一项民族主义而非左派的计划,国际经济新秩序倡导非共产主义版的新政,以改进原材料的贸易条件和建立农业和工业自立,最终避免贸易依赖和对外债务陷阱。 今天,这一计划已成为一段被遗忘的插曲。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1979年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当选为英国首相和翌年罗纳德·里根赢得美国总统选举之后,该计划的积极面全被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强加的金融紧缩和私有化取代了。在过去的20年中,外国政府的公共企业被私有化,而公共企业的发展曾是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中心支柱。欧洲不仅没有寻求一条出路。替代华盛顿共识及其以美国为中心的发展模式,而且连欧洲自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