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美国银行在美国次贷危机中如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下,世界各地卷入其中的银行也不胜其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它再次以血淋淋的事实证明,银行业是多么深刻地影响着各国的经济生活。另一方面,日新月异的中国投融资市场正日益成为全世界的目标。因此,正确理解银行业规则,以实务经验为鉴,将成为投资中国成功的关键一环。本书即以此为出发点,通过上中下三篇共十章内容,分别对中国银行业运营的法律环境和现状、外商投资中国银行业实务操作、银行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和机遇等诸多与中国银行业发展相关的信息进行、全面、系统地介绍,帮助读者在投资中国过程中对中国银行业从宏观到微观均有直观且客观的认识,从而帮助读者进行投资决策。
笔者彭洪辉从2007年开始主导一批中小银行进行 流程银行项目建设,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赢在 转型(中小银行流程银行建设)》就是笔者多年来的切 身体验和实际操作经验,也是笔者多年来钻研于现代 银行业经营与管理的理论积淀。在本书中,笔者从流 程银行基本 理论人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流程银行建设的程序与 步骤、原则和方法,并对流程银行建设的主要内容及 效果评价等作了详尽阐述与论证,力求做到体系完整 、内容翔实、旁征博引、说理透彻、可操作性强,以 对中小商业银行流程银行建设乃至现代经营管理给予 的指导和帮助。当然,因为笔者水平所限,书中 所涉及事例不全面、系统,理论阐述不准确 、完整,加上各家中小银行在规模效益、经营能力与 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本书只 对中小银行进行流程银行建设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货币竞争是世界经济生活的一个事实。美元、欧元、人民币等国际货币之间的激烈竞争,具有深刻的政治性,将在全球权力平衡中发挥核心作用。但货币和国家实力之间究竟是何种关系?它又将如何影响美国、欧洲和中国的地缘政治?流行的观点认为,美元长期盘踞世界霸主地位的日子即将走到尽头。相比之下,本书认为,当前的货币竞争仍然十分看重美国的美元。本杰明?科恩说明了为什么欧元或人民币无法取代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本书就货币实力提出了一个创新性的分析框架,强调分离国际货币可能具备的各种职能的重要性。 《货币强权》一书既系统地探讨了货币国际化和国家实力之间的关系,又分析了美元、欧元和人民币等主要货币的现状,对于我们全面了解国际货币体系以及未来世界格局具有重要的作用。
人类历史本质就是一部货币的历史,世界战争其实也是货币的战争。本书以货币历史为主线,萃取“钱”“人”“事”,用犀利独特的视角和通俗幽默的文笔细致梳理以欧美为主的全球金融史,带您追溯金融发展演变,深挖金权现象的根源,破译文明盛衰的密码,把握世界经济格局与未来走向。
控制通货膨胀一直是各国货币当局宣称的政策目标之一。然而事实是,通货膨胀有利于新增货币的个拥有者——货币的生产者,在现今的货币银行体制下,也就是各国央行及其政府;其代价则是损害经济体中其他民众的利益。 作者指出,现今的货币银行体制——合法伪造、法定垄断、法定货币法、合法中止偿付——是问题的根源;它所造成的法令性通货膨胀,不只危害经济,更对社会造成文化和心灵的贻害。 关于货币获取和使用的伦理讨论和训诫从古至今不绝于耳,而现在是到了重新对货币生产的伦理问题加以认真检视的时候了。
本书汇集了由中国银行业协会联合《中国银行业》和《财富管理》杂志举办的首届财富管理征文大赛评选出来的50篇作品。作品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对“理财业务向资产管理回归”主题的认识。不仅涉及对理财风险控制的思考,也有对未来业务发展的深入探索及献言献策、
《互联网金融来袭 银行如何做好立体化营销》帮助目前应对互联网金融的银行了解网点转型的意义,提升网点转型需要的服务、营销、现场和人员管理技能,提升客户服务意识及对工作的认同度,提升银行的服务品质和客户满意度,全面掌握客户服务管理流程、模式、方法,搭建系统、高效的执行力科学体系等,搭建多层次立体化渠道搭建商业银行营销大平台,从而为银行的业绩突破及长足发展奠定基础。
自1999年巴塞尔委员会公布新资本协议轮征求意见稿以来,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一直是国际银行监管领域最为关注的领域。本书编译者在理论研究和相关规章起草的过程中,参考并翻译了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一系列监管政策、国外研究文献和其他监管当局发布的监管规章。本书的选编反映了他们作为银行监管人员的职业特点,着重于监管技术的讨论和监管政策的解读,并重点立秋了国际化大银行先进的风险计量技术的政策含义。
银行是现代经济社会的命脉。一国的金融发展历程,是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镜子。曾经是中国历史上的主要银行之一,现在仍然是中国最重要的大型银行之一的交通银行,其变迁沉浮可以说是中国经济社会百年沧桑巨变的一个缩影。回顾交通银行的百年历程,每一次选择,每一段经历,都与中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变革紧密联系在一起。 本书围绕交通银行重组、统一法人、上市这三次飞跃,以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和21世纪初开始的三轮金融改革为整体背景,以交通银行历史上的五届领导在任时间为转换,讲述交通银行20年风雨历程,从而梳理一家变革中的银行——交通银行的发展历程。研究交通银行20年历史的重大价值在于,它重组后的20年,乃是中国银行业改革的20年;它成长的历程,贯串了中国银行业改革的突进与挫折。
本书推动了金融规制理论的发展,是一部在世界上有着很大影响的著作。本书运用信息经济学和契约理论的工具,尤其是企业理论和资本结构理论的思想分析了银行审慎监管问题。作者将银行视作一般企业,从其资本结构的角度导出了其治理结构的特点,提出了“代表假说”,回答了“为什么要监管银行”这个问题。基于这个思想,作者沿着契约理论的逻辑,深入地探讨了优的投资者激励方案、银行经理绩效评估办法和如何选择监管框架,还探讨了银行监管的政治经济学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并对《巴塞尔协议》和其他国家的监管制度进行了评价。
《第三版巴塞尔协议》主要内容包括:新闻公报: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第三版巴塞尔协议和定量测算结果、(2010年12月16日)、第三版巴塞尔协议:更具稳健性的银行和银行体系的全球监管框架、第三版巴塞尔协议:流动性风险计量、标准和监测的国际框架、各国监管当局实施逆周期超额资本的指引等。
综观全书,它可以说是研究中国现代货币制度和现代货币流通的百科全书,是研究和发展中国特色货币理论的资源富矿,也是培育现代中国金融人才的教材。在中国,无论是货币理论的发展、货币流通的现代化管理、宏观金融的调控还是新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功能的培育,百年的历史经验始终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基础,我们要以更大的胸怀吸收世界货币文化,并将中国的货币文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