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余年前,伟大导师马克思根据观察到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革命,写出了划时代的巨著《资本论》。他在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础上,颠覆了传统的 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建立起一个在现实中能得以实践的社会思想体系,一个影响到地球50%以上人口的体系。在书中他指出,资本和劳动的关系,其实就是现代社会全部体系赖以运转的轴心。而在该书出版150年后的今天,仍旧在被人们反复阅读和研习。 日本经济学教授的场昭弘,结合自己在 二战 后数十年以来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经验,对《资本论》进行了补充和发挥,将《资本论》与现代经济发展相结合,独创出《 资本论 轻松读》一书,将人们对《资本论》的研究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1978年,中国经济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向自由化的转变道路上迈出了重要步伐。 1979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下令限制工会力量并终止国家持续十年之久的滞胀惨状。 1980年,里根当选美国总统,通过一系列特殊政策为金融和产业松绑,将美国带上了一条复苏经济的道路。 或许在未来的历史学家看来,1978年至1980年这几年是世界社会史和经济史的革命性转折点,因为正是在这几年中,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政治经济实践的理论开始占据主流地位。 新自由主义认为,通过建立一个以稳固的个人财产权、自由市场以及自由贸易为特征的制度框架,能释放个体企业的自由和技能,从而最大程度上促进人的幸福。 自1970年代以来,松绑、私有化、国家从许多社会供给领域中退出,开始变得司空见惯。从前苏联解体后新成立的国家到老牌社会民主制和福利国家,几乎
《价值理论:对经济均衡的公理分析》是现代数理经济学划时代的名作。 它主要围绕价格体系的概念,研究两个重要问题:一是作为私有经济体的代理人如何通过市场决定商品的价格;二是价格在完全竞争市场状态下的作用。无论是对生产者还是消费者的行为、经济均衡以及优化、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价格理论都至关重要,充分体现了价格理论在经济理论中占据的主要地位。 当今,中国经济处在新常态,正面临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如何实现生产与消费的协调等现实经济问题亟须解决,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更多的学者和经济学人了解并运用一般经济均衡理论的思想,寻求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发展之路。
《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和经济计量模型,通过多形式的比较研究,考察了二次大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分析了结构转变同经济增长的一般关系;剖析了影响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特别是贸易政策和生产率增长的作用,并概括出外向型、中间型、内向型三种各具优劣的发展工业化型式。
《漫画资本论》内容简介:《资本论》是马克思最重要的著作,对人类社会进程和人类思想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漫画资本论》意在通过漫画的方式,为读者架设起通向《资本论》原著的桥梁,期待有更多的人以读《资本论》为契机来接近马克思主义,这在金融危机阴霾笼罩下的当今时代极具现实意义。《漫画资本论》不仅以生动的故事详细解说了现代贫困与差别的本质问题,揭示了资本的内涵,还描绘了马克思的一生以及他与恩格斯的友谊。随着一幅幅漫画的展开和十篇精彩的解说,马克思名著的精髓也就随着故事情节的铺陈而跃然纸上。《漫画资本论》中译文由《资本论》研究专家张钟朴审定。
萨林斯是当代人类学大师,确立了人类学的新风范。他在本书中指出:资本主义的金钱理性,与斐济人、特罗布里恩德岛民的物质实践是殊途同归,只是更大文化价值体系的结果。特罗布里恩德岛民将一半收成送给了姐妹的丈夫,被我们认为是浪费时间和精力;但当我们逛商店时,选择鱼还是买回肉,其实也是一种无意识的习惯。所以,无论是西方还是非西方,理性只是文化的一种表述。理性与文化绝不是对立的。
《需求工程》主要侧重描述什么是需求工程,如何指导设计师捕获和编制更高质量的需求。《需求工程》一大亮点在干提出了需求工程的一般过程,并分问题域和解决域将一般过程进行实例化。另一大亮点是弓\入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以图形化的语言展现系统的设计过程,相比干文档,更便于设计人员理解和交流。《需求工程》不仅介绍了需求工程的技术领域,同时还介绍了需求管理及工具,强调了需求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读者理解需求工程及其作用。
本书是有趣且及时的著作,它使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精辟地分析了过去多年的通货膨胀轨迹,作者阐释了零通货膨胀的意义和好处,尽管指南出在地向零货膨胀过渡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调整性的问题,但最终结果是好的,他提醒人们:零通货膨胀将直影响金融资产。假如当通货膨胀确实已不复存在,而市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时,西方世界将会受到高得足以引起经济危机的真实利率的困挠。
行为经济学界的两位卡尼曼和特沃斯基联手优选当今世界行为经济学理论与应用的研究成果,通过各个阶段与主题相关的代表性文献,勾勒出了行为经济学决策理论的一个完整知识框架,帮助你准确了解行为经济学。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一书,于1942-年在纽约和伦敦出版,是熊彼特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著作。据他在第一版序言中宣称,这部著作“是把几乎40年来我对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的大量思考、观察和研究写成一本易读读物的努力的结果”。全书分为五篇:《马克思的学说》,《资本主义能存在下去吗?》,《社会主义行得通吗?》,《社会主义与民主》,《各社会主义政党史略》。1947年的第二版增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果》一章;1950年的第三版又增加了著者逝世前不久(1949年12月)在美国经济学会年会上提出的一篇演讲论文:《大步进入社会主义》。此书出版后,曾受到资产阶级经济学界的热烈赞扬,但同时也遭到有些资产阶级学者的反对。几乎和著者的另一代表作《经济发展理论》一样,被译成多种文字,1946年译成了德文和西班牙文出版,著者逝世后又
不确定性是股票市场固有的本质。但不能因为其不确定性,就否认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一定的时间序列里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混沌与分形理论告诉我们,看似混沌的市场走势,都带有人类思维结构的自相似性。这种人类思维结构的自相似性会在股票价格的波动中体现出来。因此在不确定性的市场中,必然存在一定概率的确定性。本书就是通过“趋势、结构、形态、信号和靠山”,在不确定性中寻找一定概率的确定性,教给读者存活于股票市场的竞技常识,提高技能,收获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