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重要论述,提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大历史任务。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于2016年4月8日到12日举办了“政治经济学大讲堂”第二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高级研修班。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历史贡献、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和实现途径、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习近平经济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等若干主题,全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为了帮助读者学习研究中国特色
《交易费用政治学》精选了国外政治学和经济学领域关于交易费用政治学的代表性文章十五篇,这些文章都是此领域的奠基之作。交易费用政治学是指运用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来研究政治问题,是政治学与经济学进一步结合的产物,在国际上也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 《交易费用政治学》作者大多为西方的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公共行政学家,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C.诺斯,斯坦福大学政治学家温加斯特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重要论述,提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大历史任务。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于2016年4月8日到12日举办了“政治经济学大讲堂”第二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高级研修班。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历史贡献、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和实现途径、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习近平经济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等若干主题,全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为了帮助读者学习研究中国特色
《产业组织评论(1卷 第4辑 总第32辑 2018年1月)》主要研究外产业组织理论和实践问题,并根据的重要问题及热点问题,组织专题研究,结集出版。本辑收集的主要文章环境规制对工业用水绿色技术效率影响基于空间计量的研究、发达国家城镇化的演进规律与启示、中国制造业产业转移的演进态势与空间特征分析、专利联营行为的经济效应分析等。
“互联网+”背景下的全球产业链正发生深刻的变化,推动互联网与产业链和创新价值链的深度融合,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围绕大数据与智能环境下行业信息服务的跨行业融合,本专著立足于产业链和创新发展的关系,从企业信息需求和交互作用形态出发,进行了跨行业协同服务机制、信息资源集成组织和融合服务平台建设的研究,在跨行业信息服务融合构架的基础上,着重于面向产业集群的融合服务与安全保障的整体实现。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生产组织方式出现了显著变化。产业组织的发展与演进一方面不断推动全球化的深化,使全球生产活动连接成一个紧密的网络,另一方面对一国的产业体系、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企业的竞争力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世界经济格局也因此得以重塑。《全球生产组织方式变革与中国工业发展研究》在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研究了全球生产网络中的要素流动与企业行为,剖析了全球产业分工格局对不同国家经济的影响,研究了基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中国企业“走出去”问题,探讨了美国重振制造业的因果和影响,分析了模块化对产业格局的影响以及个体参与价值创造这一新的生产组织方式。
本书基于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判断和国际经济发展形势,综合运用系统模型、对标分析、情景分析等方法对中国2040年经济、社会、科技、生态等多个层面的发展愿景进行了预测和分析。运用大型宏观经济系统模型,对不同情境下2040年经济发展总量、产业结构、投资消费、产业增长、科技创新投入等进行预测分析;并对标发达国家同等发展水平预测中国2040年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重点对2040年科技、社会、人口、生态环境、信息和能源等领域的发展进行愿景分析,力图多维度描绘204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愿景。本书既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又注重新时代的战略需求和科技革命的影响,对于明确未来的发展目标和路径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工业革命以来,有两个现象引人注目。一是世界国别之间的经济不平等程度、经济不平等程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二是世界经济波动频繁,金融危机、经济危机此起彼伏。经济不平等是不是经济危机的原因,这是本书试图回答的问题。本书的主要工作是利用现代数学工具,拓展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研究经济不平等触发经济危机的传导机制,并用跨国数据检验马克思的理论预测。
段禄峰著的《城镇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陕西为例)》讲述了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基于陕西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及特征,针对新常态下的新问题,在系统总结评介城镇化相关理论,合理借鉴靠前外城镇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融合管理学、地理学、社会学、统计学、城乡规划学等多学科前沿思潮和理论,构建城镇化发展速度及质量研判体系、陕西城镇化发展模式及机制,制订系统化的陕西城镇化发展政策,建立处于优选化、信息化、市场化背景下的中国城镇化研究框架。本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全面性和实用性,对推进陕西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纪录福建小康工程的历程,组织编撰了“纪录小康工程”丛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福建奋斗者/“纪录小康工程”地方丛书》就是其中的一本。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福建奋斗者/“纪录小康工程”地方丛书》收录福建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历程中,所涌现出的优选人物、优选事迹,全面描述福建人民追梦小康的生动实践,折射时代的变迁,也正是这一个个的个体,汇聚成一股力量,才最终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把在实现全面小康征程中的各种平凡而的人和事讲述出来,以此来致敬的时代,激励人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接续奋斗。
李成勋,经济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他是 的《资本论》研究专家和经济发展战略理论与实践研究专家,享受 特殊津贴。该文集按照贯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需要相关联、尽力体现学术创新的要求等原则,选入了李成勋1963年以来直到2019年发表过的34篇文章。收入本文集的文章和讲稿的时间跨度长达半个多世纪之久,因此, 来读当年的论述就需要有历史的眼光,即要从当年的环境、当年的社会发展态势来评价当年文章中的见解。
《国富论》,全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InquiryintotheNatureandCausesoftheWealthofNations),为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AdamSmith)亲赴欧洲各地考察,于1776年发表的一部改变人类历史的创世巨著。这是人类首度针对政治经济原理进行逻辑严谨的科学论证。亚当?斯密总结了近代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经验,批判地吸纳了它之前的重要经济理论,对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作了系统的整体描述,是现代经济学的集大成之作。本书以“西方经济学的‘’”、“经济学百科全书”、“部系统的的经济学经典”、“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10部书之一”、“影响人类文化进程的100部经典之一”、“对中国近代社会影响的经济学译著”等评价,享誉全世界。《国富论》主导了人类政治经济的演进方向,即使是现今庞大复杂的社会,其运作方式仍然依循本书的模型原则。作者亚当?斯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