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迎与林毅夫两位经济学家围绕中国产业政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了多次辩论,此次辩论主题聚焦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应该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因话题之敏感与交锋之激烈,引起了几乎所有的主流经济学家与全民广泛关注。本书辑录了此次大辩论中两位经济学家的主要观点与其他重磅经济学家的相关文章,让读者了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去与未来。
本书主要包括国际银行监管框架的形成及演进、基本内容及发展方向三个部分。在国际银行监管框架的形成及演进中,本书从国际监管合作的兴起开始,介绍了巴塞尔委员会的成立和版巴塞尔协议的产生;阐述了在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第二版巴塞尔协议》对《版巴塞尔协议》的改进和完善;以及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后第三版巴塞尔协议的出台及修订。在国际银行监管框架的基本内容中,本书从资本监管、流动性监管、宏观审慎监管等方面对当前国际银行监管框架进行了全面阐述,其中资本监管包括支柱的基本框架、加权资产的计量方法、杠杆率指标等内容的详细描述。本书还从同时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的视角对国际银行监管进行了讨论。在国际银行监管框架的发展方向中,本书结合巴塞尔委员会对巴塞尔协议的修订,阐述了近期巴塞尔协议监管政策的演进方向
本书巧妙地综合了法学、经济学、哲学,以及行为学的视角,来阐明政策制定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话题:何时进行主动选择是好的?何时进行选择会带来伤害?我们应该强迫人们去做出选择吗?任何在意自己所做出的选择的人,都应该阅读本书!本书将深刻地改变你关于选择的思考方式,包括你为自己做的选择、你为他人做的选择,以及你允许他人为你做的选择。桑斯坦智慧和轻松地从政治学、心理学以及经济学的角度,来帮助我们理解自己、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以及怎样去改善自己和世界。本书是一本赏心悦目而发人深省的著作。
这套丛书是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和中国教育的部的支援下创建的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所策划的《日本学基本文献翻译丛书》之一。北京学研究中心所策划的《日本学基本文献翻译丛书》之一。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是以发展中国的日本学为目标,建立于1985年的研究教育机关。为了建立日本学研究的基础,中心策划出版了由国际交流基金会赞助的这套《日本学基本文献翻译丛书》。在这套丛书中,除了经济学丛书外,社会学丛书已部分出版,预计语言学丛书也即将出版。我们希望包括经济学丛书在内的这些书,可以成为读者了解日本的一个开端。
《农业经济学》系统地介绍了农业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理论和方法,体系结构完整严谨,内容丰富新颖,具有理论性、知识性、基础性、实用性、前沿性和前瞻性特点,通俗易懂。 《农业经济学》内容主要包括农业经济学发展和前沿、捉业经济学基础理论、与衣业经济学相关的经济学知识、农业经济学研究方法和工具,不仅系统地教授学生农业经济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同时教授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农业经济学》是一本非常适合农业经济学和相关学科硕士研究生的教材。
在这本书中,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诺思领衔的制度经济学家将《暴力与社会秩序》一书中提出的分析框架应用于九个发展中国家,揭示为了遏制始终存在的暴力阴影并平衡不同精英群体的利益,政治控制与经济特权如何互动,创造不同的平衡结果,从而决定各国的迥异命运。全书突破了传统思维不重视制度因素的盲点,也了把发展中国家的落后仅仅归咎于“治理”问题、归咎于精英腐败的误区,迫使我们将经济思维与政治思维融为一体,从更深层面思考后发国家的转型问题。
本书则试图建立非线性动力学以及其他新兴科学范式,以期突破经典力学范式,从而探索经济学范式转换概念体系的基本框架,以此解释经济系统的不稳定性等复杂特征。本书除导论外,分为十章。导论对本书的写作背景进行了介绍,明确指出经济学研究范式转换的必要性和必然性。靠前章为经济学的时间要素。第二章为经济学分析从哪里开始,分析了经济学建立的哲学基础。第三章为市场的微观结构。第四章为货币理论的微观基础。第五章为货币虚拟化。第六章为集体选择的信息理论。第七章为信息优选化。第八章为市场价格动态与货币数量参数。第九章为货币数量参数与通货膨胀理论。第十章为经济周期。本书以现代自然科学的新范式为参照系提出原创的、非新古典主义的十条经济学分析原理。
《国家与市场关系的政治逻辑:当代中国国家与市场关系的演变(1949-2008)》论述的是:自市场化改革以来,国家与市场的关系、权力与资本的关系、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关系、是始终伴随着改革进程从未中断过的争论话题。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国家与市场关系,成为中国成功渡过危机的重要条件。在理论上,上述关系也呈现为一种辩证法意义上的矛盾: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发展始终依靠国家的发动和调控,国家也始终成为市场的调节和约制方,另一方面,市场的发育也不能不始终借助国家的力量,来获取资源和资金;一方面,国家将中国经济从几次历经的国际风险中挽救出来,另一方面,权力与资本的交换也付出了程度的社会公平的代价。如何平衡这种关系,是中国改革历程中始终需要细致处理、谨慎从事的任务,也是寻求中国特色的社会
林伯强编著的《高级能源经济学(第2版)/能源经济学教科书系列》深入浅出地对能源经济学做了系统的总结。能源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通过阅读本书,既能系统地了解能源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又能学习能源问题的研究方法;缺乏数理分析功底的读者,也能够从本书的文字、表格和图形获取系统完整的能源供求、能源价格、节能减排、新能源开发、能源政策分析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等能源经济学知识。另外,能源商品作为大宗商品的一个重要分支,本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对其他商品金融领域的研究也有重要的实用性借鉴意义。 《高级能源经济学(第2版)/能源经济学教科书系列》版被多所高校选为能源经济学课程教材,第2版编写涵盖了近几年中国能源经济的发展内容和相关研究结论,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注重能源经济学理论,又有依据理论对中国能源
开放式创新是一种新出现的管理范式,强调在创新过程中,运用企业边界的内外部知识来引入新事物。在理解和从事开放式创新过程中,我们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困惑,如公司怎样才能走出传统的知识封锁,其组织管理的边界?企业怎样才能敞开吸收来自外部的知识?企业怎样才能向外部提供对方需要的知识?《开放式创新的新领域》将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什么是开放式创新,怎样进行“开放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