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已成为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 创新是一种系统现象。熊彼特式创新从“创新规则”的角度,打开“创新”这一黑箱。本书以熊彼特式创新为研究对象,进行概念分析、理论研究、延伸讨论。
本书共有44个题目,各成体系,作者用每个人都可能有的经验来说明国民经济核算、总量均衡、通货膨胀、价格与资源配置、外部效应、国际贸易等基本理论。尤其着重讨论了经济制度和交易费用,注意介绍市场经济的文化、法律、道德观念的背景,它们是市场规则得以遵守的基础。它引导读者思考分析,含英咀华,从而是体会出自己能掌握的经济学来。
在《掌控大趋势(如何正确认识掌控这个变化的世界)(精)》中,作者多丽丝·奈斯比特、约翰·奈斯比特从新的世界秩序和贸易秩序形成、前沿科技的发展、应对教育挑战、掌控大众传播、摆脱思维惯性等角度曲丝剥茧,系统而深刻地解读了这个世界的现在与未来。 对于优选未来发展变局的判断,作者认为,未来几十年时间里,单一的大趋势将转变成系统的、整体的、优选性的变革——政治意义上的、经济意义上的、社会意义上的以及规则和程序意义上的。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西方经济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部巨著。它问世于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以其独到的“有效需求理论”与“乘数理论”,解释了生产水平倒退及失业率骤增等传统经济学无力解答的现实问题。今天,我们每个人的资产甚至命运依然会随着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而涨跌,通胀率、利息、央行货币政策中的任何一项不仅会影响我们所拥有资产的实际价值,也将影响持有者选择投资时机的策略。而《通论》所论述的正是这些现代人不可不知的经济学知识。 本书一改传统经济学著作刻板的面孔,配有大量精美插图。即使没有任何经济学基础的人,也可以在轻松愉悦中阅读这部世界名著,以的方式体验经济学。
张五常:1959年在美国加州大学经济系师从现代产权经济学创始人阿尔奇安,1967年获博士学位、随后跟随诺贝尔经济获得主科斯工作,1969年获聘西雅母华盛顿大学教授,1982年至今任香港大学教授。 张五常是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二,1997年,他当选美国西部经济学会会长,这一职位是次授予美国本土之外的经济学家。 五常先生的许多文章,看似闲来之笔,轻描淡写,实在颇含深意,一矢中的。读他的散文,可以领略到含义在文字夹缝之中的妙趣。那些藏在正页文字背面的哲理,惟有翻回头去再读,或数读之后掩卷而思的时候才得解悟个中奥秘。读书读到如此境地,借用五常先生自己的话来说,那才是“过瘾之极”。
在当今“优选化”的时代,表现出许多与以往任何时代都大为不同的特点,其中之一,就是竞争方式的不同。过去更多地依靠硬实力,而如今却更多依靠软实力。而软实力的一项重要标志,就是影响力、吸引力,以及由此产生的生产力。国家也好,企业也好,要想在激烈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并运用自身的影响力,产生吸引力,作用于他人,作用于世界。而影响力、吸引力和生产力的很终目的,则是势力经济。本书认为,任何企业、机构、个人,只有经过借势、蓄势、造势、攻势几道程序或过程,才能达到强势的目的,实现从规模经济到势力经济的飞跃。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已成为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 创新是一种系统现象。熊彼特式创新从“创新规则”的角度,打开“创新”这一黑箱。本书以熊彼特式创新为研究对象,进行概念分析、理论研究、延伸讨论。
无论是在学术演讲和研讨会上,还是到各地调研指导工作,厉以宁教授时常用一些通俗易懂的故事来表达经济学观点,形象生动,很是精彩,常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把这些故事收集起来献给大家,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智慧谷]是编者点明各个故事的主题和阐释经济学知识的平台,也是沟通读者学与用的桥梁。编者自知学术水平与能力有限,定不及厉教授妙语连珠、风度翩翩,但也尽力做到通俗易懂。 [实战录]是理论指导实践的战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从编者精选的若干实践案例中,读者可切身地参悟故事中的大道理。
本书共有44个题目,各成体系,作者用每个人都可能有的经验来说明国民经济核算、总量均衡、通货膨胀、价格与资源配置、外部效应、国际贸易等基本理论。尤其着重讨论了经济制度和交易费用,注意介绍市场经济的文化、法律、道德观念的背景,它们是市场规则得以遵守的基础。它引导读者思考分析,含英咀华,从而是体会出自己能掌握的经济学来。
张五常:1959年在美国加州大学经济系师从现代产权经济学创始人阿尔奇安,1967年获博士学位、随后跟随诺贝尔经济获得主科斯工作,1969年获聘西雅母华盛顿大学教授,1982年至今任香港大学教授。 张五常是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二,1997年,他当选美国西部经济学会会长,这一职位是次授予美国本土之外的经济学家。 五常先生的许多文章,看似闲来之笔,轻描淡写,实在颇含深意,一矢中的。读他的散文,可以领略到含义在文字夹缝之中的妙趣。那些藏在正页文字背面的哲理,惟有翻回头去再读,或数读之后掩卷而思的时候才得解悟个中奥秘。读书读到如此境地,借用五常先生自己的话来说,那才是“过瘾之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