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莎·卢森堡的《资本积累论》一书,既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经典论著,也是世界体系理论的奠基之作。复旦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其人积50多年深入研究之功力,以《资本积累论》为线索,追根溯源,上下贯通,自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德国历史学派,论至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点评得失,精当深刻,独具真知灼见,是少有理论佳作。
《重读马克思:历史考证版之后的新视野》内容分两个部分。部分涉及两个主要话题:来自MEGA2的消息,特别是为《资本论》第二、三卷的写作而准备的马克思的手稿;另外一些就是针对最近几十年来德国人的理论争论而进行的评论性研究,它们都和MEGA2的编辑出版关系密切。第二部分是由国际马克思恩格斯基金会(ISMT)成员和非成员做出的关于马克思思想的发展和分层方面的重要理论贡献。所有这些问题的思考都在不同程度上和MEGA2的编辑出版以及1960年以来德国人的理论争论有关。
《重读马克思:历史考证版之后的新视野》内容分两个部分。部分涉及两个主要话题:来自MEGA2的消息,特别是为《资本论》第二、三卷的写作而准备的马克思的手稿;另外一些就是针对最近几十年来德国人的理论争论而进行的评论性研究,它们都和MEGA2的编辑出版关系密切。第二部分是由国际马克思恩格斯基金会(ISMT)成员和非成员做出的关于马克思思想的发展和分层方面的重要理论贡献。所有这些问题的思考都在不同程度上和MEGA2的编辑出版以及1960年以来德国人的理论争论有关。
《理解熊彼特: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再思考》旨在通过对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的深入思考与分析,讨论为何熊彼特对主流经济学的影响一直如此微弱以及为何这种状况可能正在改变这一重大问题;重新解读了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创新理论及其思想之源;对熊彼特关于技术创新与商业周期关系论述进行了一个实证检验,并全面回顾、总结了熊彼特学说在中国的传播与创新及其未来发展;从凡勃伦传统理解了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以及熊彼特的经济成长理论如何可以为中国经济成长提供第三种解释;探讨了“斯密式增长”的式微及其与“熊彼特式增长”的博弈。 《理解熊彼特: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再思考》以“理解熊彼特”为名,汇集了知名学者对熊彼特经济发展思想的深入分析和思考,以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借鉴。
本书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出发,以“很小经济系统”代替“经济人”假设和“商品”作为新的经济学研究起点,建立起了既不同于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也不同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济元—经济流—经济场”逻辑分析框架,重建经济学于系统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逻辑演绎基础之上,并在此过程中创立了新的价值理论。全书结构严谨,分析层层递进,语言表述精练,是作者多年潜心之作。本书可供经济学师生阅读,也可供经济学研究人员参考。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经济整合研究》运用经济学、地理学、文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为实证来对城市群经济整合相关理论、基础条件、目标定位、机制构成、模式选择及策略等现实问题展开深入的探讨,旨在为我国城市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经济整合研究,在当前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城市群经济发展形势下,也是丰富与完善我国现有的城市群研究,共同完善城市群研究体系。
《孔门理财学》是中国学者在西方刊行的部中国经济思想名著,也是迄今为止影响的一部;本书出版的第二年(1912),梅纳德·凯恩斯就在《经济学杂志》上为本书撰写书评;马克斯·韦伯在《儒教与道教》中已把《孔门理财学》列为重要参考文献;熊彼特在其名著《经济分析史》中特意指出了《孔门理财学》的重要性。
本书两位作者长期参与全球创业观察国际组织(GEM)在台湾地区进行的研究调查计划,能够掌握我国台湾地区创业环境与创业活动的详细统计数据。因此本书也将比较全面性探讨台湾地区创业生态系统与创业活动现况,进行台湾地区创业成长期待以及女性创业意图与行动关联等两项研究,并据以呈现我国台湾地区创业活动的特征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