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是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制的关于上海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报告。是由上海市发改委主编的政府白皮书,内容是有关上海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状况的综合统计报告。本书以翔实权威的数据,记录了上海在2023年全年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各行各业皆取得了不寻常的成就,对于各级政府之后制定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决策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本书聚焦大湾区建设起步之年的政策建构和制度创新,重点展示了基础设施、经济贸易、科技创新、人文湾区和三地合作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既有对现实发展状况的客观呈现,也有对未来发展态势的审慎展望;既有关于具体案例的理性分析,也有基于基本理论的深度阐释;既彰显了大湾区建设的战略意义,也明晰了大湾区建设的路径选择。
本书在数据收集、实地调研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目标要求,构建了服务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评估指标体系,定量评估了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主体功能区建设成效及其配套政策体系构建成效,提出了主体功能区有序发展的管控措施及政策建议,健全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为我国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的完善提供了科学依据。
国家实施改革开放40年以来,澳门一方面积极助力国家改革开放,另一方面,内地改革开放40年所取得的成功,为港澳的回归,以及“一国两制"的成功实施奠定了稳固基础,澳门由此得到更好的发展。鉴此,澳门基金会正筹备出版《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与澳门蜕变》,并组织社会贤达、专家学者认真总结澳门在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经验,作为澳门特区对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要献礼。
本书针对欠发达山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云南省临沧市为案例区,按照理论梳理-进展评估-实现路径的逻辑轴线,利用多源数据评估欠发达山区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剖析欠发达山区可持续发展目标间的权衡/协同关系,探索欠发达山区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路径,以期为推进乃至全球欠发达山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20)》对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中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展开研究,本书主要由总报告、分报告、专题报告和典型调查部分组成。 总报告从全球、、全省三个层面系统阐释了2020年江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从经济总量、工业结构、生态建设、城乡建设等方面回顾了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并在系统分析现状、深刻把握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就推动江西经济平稳增长与社会和谐稳定提出六条对策建议。 分报告主要围绕江西投资、工业、农业、旅游、商务、财政、金融及科教文卫、人力资源、生态环保、社会稳定等热点问题展开研讨,既有对2019年发展成效、主要举措、困难与挑战的全面回顾,又有对2020年发展形势、发展目标、发展举措的分析与展望。 专题报告与典型调查紧紧围绕与江西发展紧密相关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
农地产权配置是近代中国土地问题的焦点之一。数十年来,有关近代农村地权结构及其变化的判断一直存在争议。本书以20世纪30-40年代浙江省杭县的农地产权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在分别厘清30年代初和40年代末农地产权配置状况的基础上,比较前后两个时期地权配置的异同,对地权变化的整体趋势作出判断,进而结合人口数量与人口结构、农业生产及农产品贸易、土地法律和政策等,由农家生计、经济制度、社会结构等不同角度,分析影响农地产权配置的多重因素,探讨相关争论问题。
中心与外围创新互动是提升中心城市创新能级的重要形式,也是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地区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举措。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关乎“国之大者”,是推动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的主引擎。本报告紧扣“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助推区域协同发展”这一主题,在理论层面明确了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及功能定位,从助力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应用场景等方面探讨了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作用机制;在应用层面对京津冀创新群落、创新资本流空间和创新网络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从创新能力、创新效率、绿色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及高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系统探讨了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及其在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体制机制创新、创新要素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