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充分研究长江流域的水情社情,厘清长江流域生态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把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提出实施“绿源战略、绿江战略、绿岸战略、绿洲战略”四位一体全流域推进部署,把长江经济带建成生态绿色、集约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带,**我国绿色发展潮流。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区域间投入产出研究的专著,分为方法篇和应用篇两部分。方法篇首先讨论了两类主要的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和区域间流量矩阵的估算方法,并介绍了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方法的推广国家间投入产出模型,然后讨论了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的研制方法和主要步骤。应用篇则尝试对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的基本方法进行系统讨论,并对区域间产业关联、溢出和反馈效应、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变、技术追赶效应和模式、奥运投资对北京及周边地区的经济拉动作用做了实证分析。
本书目标是为城市和区域经济提供一个整合的办法,其对城市和区域经济问题的特定空间性的介绍、对地理和经济关系的理解,有助于促使未来的经济政策制定者明确经济政策中地理因素方面的问题。本书共分为三个部分,每章都有一个宽泛的主题,讨论了研究问题的不同方法。前三章主要采用微观经济学的方法分析空间经济问题;接下来的三章从总体的角度和宏观经济的方法,讨论了不同的区域经济问题;最后,在前六章的基础上,第七章阐述了如何通过城市和区域经济分析来理解、预测各种城市和区域政策的影响。
《新时代广东创新实践案例(第三辑)》坚持聚焦基层一线案例,精选各地各部门学习贯彻总书记思想和“1310”具体部署的经典案例,将地方实践与经验借鉴相互映照。广东所提出的方案举措是具有方向性的,趋势性的,借鉴性的,可复制的,深刻认识广东发展的战略性有利条件和时代机遇。
《管窥湖南“四化两型”进展:2011》所选的文章只是结合湖南国调总队的职能,从一些侧面去透视2010年湖南“四化两型”建设的进展;二是因为推进“四化两型”建设是一个长期战略。本书共六篇,主要内容为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两型社会建设,稳定市场价格,推进民生保障。
本书针对目前中部地区产业承接重政策优惠、轻产业链升级培育,以及本地产业间对接融合引资战略中的产业错配、低端锁定和资源浪费等经济社会问题,立足中部地区现有产业及资源优势,对其产业承接与产业链整合能力进行了调查与测度,剖析了中部地区产业承接及嵌入整合的关键因素,探讨了产业承接与实施产业链整合的理论机理,进而总结提炼出中部地区产业承接与产业链整合的路径及政策。
本书从全球现代化浪潮和中国面积广大、区域差异的视角出发,在依据丰富的旧海关资料和地方性资料进行考证的基础上,基于经世致用的目的,全面论述了1840年以后的中国现代化进程,如何从沿海沿江的港口城市开始,沿着重要交通路线往广大的内陆延伸的过程和港口城市与其腹地的关系。不仅研究了上海等12个重要港口城市的贸易和经济发展及其与腹地的双向互动,也论及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港口,城市与地区的关系,以及对当前的区域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影响。本书视野开阔,资料扎实,论述新颖,文字流畅,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中国百余年巨变和现代化空间进程的宏大画面,可资了解中国现代化的进展情况和地区差异,也可为当前的港口建设、城市规划、区域发展提供必要的借鉴和参考。
本书77万字,分实践、崛起、探索、创新、发展五个部分,通过当事人对往事的回忆,勾勒出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历程,揭示了其发展的内在动因和不可违背的经济规律,并启发读者对民营企业乃至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思考。本书不王芳、袁芳烈等省、市领导的宏观回眸,也有自强不息的创业者的微观视角;不事业成功者的苦尽甘来,也有经营不善者的家道中落;不初次创业的艰辛,也有二次创业的机遇。全书文史资料“亲历、亲见、亲闻”的三亲性充分体现了政协文化的求实理念,其真实性也增强了它的可读性。
盛隆电气是中国智能用电行业靠前的全链条供应商,被誉为中国民营企业生动独特的发展样本。盛隆电气集团著的《盛隆群体老板之路(盛隆文化读本第2版)》以丰富翔实的内部文档、专家评论、媒体报道等,多方面、立体式地记录、呈现和解析了盛隆创业创新的理念、制度、道路、文化及其成功历程。本书抢先发售公开了盛隆电气从默默无闻到崛起三十多年的运营之道,以及一次又一次创新背后的精彩故事和管理大事件。本书为中国企业经营者在创业创新、企业文化构建、战略选择、靠前化等方面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成功范例。
本书微观研究20世纪米谷贸易和货币体制,并探讨其经济衰颓的因素,对了解清末民初湖南经济、政治、社会等均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