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西部地区资源产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 立足资源科学开发利用与利益和谐分配 构建资源、资本、知识、生态耦台的资源产业链发展模式
李灏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曾任深圳市市长、市委书记。在他主政期间以及离任之后,都留下了大量的访谈录,是决策和研究深圳发展的重要历史资料。《李灏——深圳特区访谈录》完整地展示了一位共产党人、一位特区城市领导者的精神品格、道德风范和智慧胸怀。这是一部好书,亲历者会随着李灏的述说深情回忆那些难忘的日子,后来者会透过文章看到当年的改革为深圳的改革而骄傲。
在《关于 的说明》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 央广网 http://china.cnr.cn/news/20201104/t20201104_525318775.shtml]共同富裕的鲜明特征是“共同”,即非少数人的富裕,而是全体人民的富裕;内容是“全面”,即物质生活富裕、精神文化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 央行副行长刘桂平解析共同富裕的核心|宏观经济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9514472667610107&wfr=spider&for=pc]共同富裕政策的提出为改善民生、提升农村家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晰了发展的方向。 在现实生活中,家庭经济决策的目标是通过对各种要素的合理安排和规划,提升收入,累积财富,实现
2023年以来,北京市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进一步优化提升首都功能,坚持高质量发展,城市发展取得瞩目成绩。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新时代首都城市发展,关注首都城市空间格局与区域协同、首都经济文化与高质量发展、首都养老服务与社会发展、首都宜居城市与生态文明等方面,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空间格局优化、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文化传承与创新、社会治理现代化、适老化城市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问题开展研究和探讨,注重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相结合,基于专业视角从不同维度总结北京城市发展取得的成就,并展望北京城市规划建设与治理的新发展格局。
蓝皮书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竞争力经济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和人文地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为一体,充分运用数理分析、空间分析、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起比较科学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及数学模型,对2010~2011年中地31个省、市、区的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全面、深入、科学的总体评价与比较分析,同时,还对“十六大”以来中国各省、市、区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财政金融、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等五个方面进行深度剖析,深入研究省域经济发展与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内在关联,为提升中国经济综合竞争力提供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决策依据。本书通过对不同区域的比较分析,深刻揭示中国不同类型和发展水平的省级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特点及其相对差异性,明
本书是上海头部互联网企业多年来的企业文化总结和经验展示。上海的广大互联网企业一直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价值,内聚精神,外塑形象,营造正文化、引导正方向、发挥正能量、打造正平台。文化建设是上海互联网企业练好内功、提升内力、壮大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书中可见不少企业形成的自己的特色做法,具有的文化建设经验的示范效应。
李灏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曾任深圳市市长、市委书记。在他主政期间以及离任之后,都留下了大量的访谈录,是决策和研究深圳发展的重要历史资料。《李灏——深圳特区访谈录》完整地展示了一位共产党人、一位特区城市领导者的精神品格、道德风范和智慧胸怀。这是一部好书,亲历者会随着李灏的述说深情回忆那些难忘的日子,后来者会透过文章看到当年的改革为深圳的改革而骄傲。
本书是一本研究上海商务楼宇党建创新经验和规律的的报告。上海是楼宇党建的发轫地,楼宇党建工作是上海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城市基层党建新路的重要领域和鲜明标志。本书聚焦上海商务楼宇党建的完整历程和丰富经验,注重通过若干具有突出代表性的商务楼宇党建创新的具体经验,从“点面结合”“纵横交错”的角度,总结提炼上海商务楼宇党建的创新经验,以期不断推动楼宇党建功能的拓展、迭代升级,从而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推动经济社会有序发展,使党组织的凝聚力和认同度得到不断增强。
如何在新形势和新环境下更好地解释区域经济现象、预测将来的发展趋势并超前性地提供一些基本理论,正是作者苦苦思考四年的主要方面。本书分11个章节,对新区域的经济学概念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生产要素区际流动、经济区位及区位选择、区域经济增长及增长模式、区际贸易与欠发达地区工业化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本书与其他区域经济学著作有很大的不同,不仅与的区域经济学著作有很大的不同,与国际上的传统的区域经济学著作也有很大的不同。读完本书的读者将发现,本书与作者于2004年9月出版的《区域经济学通论》在对区域的认识上是完全相同的,然而整个理论体系与《区域经济学通论》完全不同,且基本理论以及展开角度和讨论的内容完全不同于其他的区域经济学著作。如何在新形势
本报告以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论述为指引,以“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为总目标,由绪论、上篇、下篇、结论与展望4部分构成,共十余篇研究报告,致力于从“建框架、测指标、评程度、做比较”四个角度,对近十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本情况提供指标测算和量化基础,为后续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整体评价、分领域推进、动态监测、趋势研判和政策引导等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5》是以中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主题的综合性、连续性的年度研究报告。本报告坚持以区域创新体系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多年形成的评价方法,利用大量的研究统计数据,综合性、动态地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创新能力进行分析比较,为地方政府了解本地区的创新能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今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5》纳入国家创新调查制度系列报告。按照《建立国家创新调查制度工作方案》的总体要求,本报告内容在以往报告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调整。本报告的研究出版得到了科技部创新发展司的大力资助和支持。2015年区域创新能力指标所用的基本上是2013年的数据。根据指标选用的数据和指标变化情况,本年度报告分为两大部分:部分是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分析;第二部分是分省(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