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倡议是中国在国家层面提出的一项宏大战略。可以说,中国已经进入了举国“一带一路”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话题。“一带一路”倡议被称为世界性的话题。“一带一路”倡议被称为中国对外开放2.0版本,它被认为将深刻全面地改变中国的经济面貌以及世界经济格局。
对于 2050年上海发展的战略愿景,本书提出了“全球文明城市”的战略概念和框架体系。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是指这座城市承载着一个时代 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同时在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城市治理和文化融合等人类文明进步的重大领域对全球各个城市具有重要的和示范影响。本书提出,上海迈向全球文明城市的目标是通过阶梯发展逐步实现,即2020年深化完成“四个中心”建设任务,2030年成为世界 城市群首位城市,2040年建成全球城市,2050年迈向全球文明城市。可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措施提供有针对性的决策咨询。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研究丛书:洞庭湖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研究》通过大量的图表数据,深入地揭示了洞庭湖区域的产业结构现状;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客观地探讨了洞庭湖区域产业结构形成的原因;依据人力资本、金融资本、自然资源、社会资源、技术创新等理论,科学地评价了洞庭湖区域产业发展的资源禀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洞庭湖区域产业调整的战略定位与空间布局。最后,提出了洞庭湖区域产业调整所需要的政策安排。
由吴晓波、陈凌、李建华等著的《2014全球浙商发展报告——国际化发展的浙商》比较全面地回顾了2013—2014年浙商发展,梳理了全球浙商国际化发展的历程和阶段,对浙商境外融资、海外投资、跨国经营做了专题研究,系统阐述了国际化和创新关系。特别地,本报告提供了研发国际化、新创国际企业等主题上的新发现。
本书从产业视角研究中国经济特区、从制度角度研究产业发展,通过中国经济特区产业结构的演进轨迹、中国经济特区产业发展的比较、经济特区与可比地区产业发展的比较、中国经济特区的工业化研究、中国经济特区服务业发展结构演进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书研究采用统计分析和计量方法,系统地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对外贸易的发展及其主要因素,评价各种因素和政府政策的基本效果,力图以定量分析的结果对广东对外贸易的发展做出解释。与现存众多关于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时以一个国家为研究对象的研究不同,以一个省的对外贸易发展作为研究对象,除了要考虑国际经济环境外,还必须把所在国家的贸易和经济的体制、政策等作为又一种发展的外部环境,因而有利于区分国家经济贸易政策对地方外贸发展的影响以及地方促进外贸发展措施的作用。对于广东,特定的经济和非经济因素可能具有更大的作用。 本书研究的新意在于运用广东对外贸易发展的实际资料验证贸易促进或带动经济增长的理论假说,以及贸易发展的各种影响因素,特别是中国贸易政策改革对广东贸易发展的影响。分析的结果有可能为从
本书从全球现代化浪潮和中国面积广大、区域差异的视角出发,在依据丰富的旧海关资料和地方性资料进行考证的基础上,基于经世致用的目的,全面论述了1840年以后的中国现代化进程,如何从沿海沿江的港口城市开始,沿着重要交通路线往广大的内陆延伸的过程和港口城市与其腹地的关系。不仅研究了上海等12个重要港口城市的贸易和经济发展及其与腹地的双向互动,也论及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港口,城市与地区的关系,以及对当前的区域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影响。 本书视野开阔,资料扎实,论述新颖,文字流畅,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中国百余年巨变和现代化空间进程的宏大画面,可资了解中国现代化的进展情况和地区差异,也可为当前的港口建设、城市规划、区域发展提供必要的借鉴和参考。
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更大的开放促进更深入的改革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周汉民、王其明、任新建编著的《上海自贸区解读》分上下两篇:上篇是对上海自贸区各项政策的全方位准确解读:下篇是专家以随笔形式对上海自贸区内涵的阐发。《上海自贸区解读》附有国务院及上海市有关部门关于设立上海自贸区的各类文件汇编。本书是关于上海自由贸易区的专业性、性的解读之作。
县域特色产业是河北经济的一个重要板块,是河北的一大特色和一大优势。《掘金燕赵——河北100个县域特色产业资源大整合》是作者结合工作实践,经过近两年的实地调研和搜集整理工作,将全省主要县域特色产业基地进行较全面、系统的记述和分析,对每个基地按照从历史渊源到现时状况,从发展过程到地位和影响,从存在问题到整合举措这样的基本格式进行谋篇布局,共收集100个特色产业基地。 《掘金燕赵——河北100个县域特色产业资源大整合》适合关心和致力于河北县域特色产业的读者阅读。
本书立足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领域的客观情况,全面、细致地回顾了2012年发展中取得的成绩,深入剖析了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未来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定西、河西、西海固——这里曾经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这里曾经寸草不生、遍地贫瘠,30年风雨兼程首开人类“开发式扶贫”之先河,三西人以“五苦精神”,展开了一场历时30年的反贫困斗争。《“三西”扶贫记》是国情和国魂的又一次交响,是新华社写实作品的又一力作,是一部扶贫工作的壮丽史诗,是对我国30年扶贫工作的一曲赞歌!新华社李从军社长撰写的长篇通讯《“三西”扶贫记》,以大量详实的数据和鲜活的事例,客观、准确、深刻地展示了“三西”地区谋发展、搞建设的艰辛探索历程,展示了“三西”扶贫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示了“三西”人民“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艰苦奋斗精神,是一部扶贫工作的生动写照。
改革开放以来,昆山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开放的历史性机遇,通过发挥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走出了一条以发展开放型经济为主要特色的“昆山之路”,实现了经济的腾飞。。《昆山产业转型升级之路》通过分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分工演变规律及其新特点,以产业国际转移和产品内分工为切入点,剖析昆山经济发展阶段及各种约束因素对昆山开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机理,探索开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优化路径,从而厘清昆山开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存在的主要障碍因素,提出推动昆山开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本册主要收录第六届论坛“泛北部湾智库峰会—区域联通与跨境合作”峰会的14位嘉宾致辞、演讲和峰会成果等,并收录了海内外媒体对第六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的相关报道。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解读》一书近日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自治区主席马飚为该书写序。该书由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组织自治区有关厅局和职能部门以及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崇左6市政府共同编写。 该书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涉及的重大问题分19章进行解读,全面系统、准确翔实、重点突出、通俗易懂。同时,还收录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全文、党和国家有关领导人以及国家有关部门领导的讲话。
本书从微观的角度,在对无锡农户家庭经济进行考察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近代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与以往用“衰退”、“发展”、“停滞”或“内卷”来定性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的各种研究相比,本书更多的是从结构变化、要素重新配置、旧平衡的打破和新平衡的缺失上来考查这一时期的中国农村经济。
本书从产业组织和创新区位的分析出发,追溯了产业集群理论和政策研究的本源;从技术变化和全球竞争的视角,论述了集群政策的目标、内涵和行动的要义。书中提供了多个案例,剖析了创新集群的经验以及非创新集群的困境和升级途径。全书文句精炼,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资源小省造就经济大省,以浙商为代表的现代商帮,创造了浙江经济的奇迹,开启了全国民营经济的先河。浙商是浙江籍商人的简称,指的是出生于浙江区域内的商人群体。浙商似乎天生就是创业经商的天才,更懂得成功创业的
安应民编著的《南海区域问题研究(辑)》以维护我国对南海的主权,促进南海区域发展为宗旨,重点探讨维护南海主权的战略与对策、南海安全战略与海洋战略选择、强化南海海洋行政管理、优化南海海洋综合管理职能、推进南海有序开发以及经略南海中的海南区位作用发挥等。同时,秉承“学术性、思想性、战略性、对策性、实践性”并举的办刊方针,紧密关注南海区域问题的发展动向和态势,坚持服务于政府决策,服务于舆论导向,服务于管理实践,服务于区域发展的“四服务”研究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