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中西比较的视野,探索了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历史及当代演变,并以 制内市场 的总体框架来揭示中国的国家和市场的关系。本书提出, 制内市场 是一种在中国的漫长历史中不断演进的政治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中,市场北非自主的、自我调节型的秩序,而是一个以国家为中心的秩序的组成部分,服从于国家治理的规制。具体体现为一个三层市场共存的等级制的结构:底层的自由市场经济,顶层的国家资本,以及介乎两者之间的政府机构和私营企业相互作用的中间地带。作者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全球化,中国国家、市场和社会之间的内部平衡不但关系中国自身未来的前景,也可能会对世界各地的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本书从中西比较的视野,探索了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历史及当代演变,并以“制内市场”的总体框架来揭示中国的国家和市场的关系。本书提出,“制内市场”是一种在中国的漫长历史中不断演进的政治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中,市场并非自主的、自我调节型的秩序,而是一个以国家为中心的秩序的组成部分,服从于国家治理的规制。具体体现为一个三层市场共存的等级制的结构:底层的自由市场经济,顶层的国家资本,以及介乎两者之间的政府机构和私营企业相互作用的中间地带。作者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全球化,中国国家、市场和社会之间的内部平衡不但关系中国自身未来的前景,也可能会对世界各地的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基于中国快速转型发展与经济特区治理体制改革的实际需要,《中国经济特区治理改革与地方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研究/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系列丛书》主要关注如下问题:(1)更多地导入公共管理学的学科视野,提升研究宏观性与整体性,进一步加强对经济特区治理体制的生成逻辑、权能配置、运行机理以及公共绩效的学理分析;(2)展开对经济特区的发展方位、功能确立、体制设计与机制建设的深度剖析;(3)对经济特区治理所造就的行政与政治效应需做出恰当的评估;(4)对促进以经济特区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应展开怎样的地方政府转型、重难点何在以及具体路径展开探讨。
全球溯源体系是各国政府部门、企业和消费者共建共享的价值传递体系。全球溯源中心是以全球溯源体系为依托,南沙打造的全国首创新型数字经济公共基础设施,是贯彻总书记对数字经济和数据制度建设探索的具体实践。全球溯源中心搭建了科学完备的标准体系架构,标准内容覆盖体系运行、中心运营、信息系统建设运作、数据管理等规则规范。本书包含全球溯源中心全套标准体系和自编标准内容,为全球溯源中心全面应用推广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力求充分发挥数字新基建的作用,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本书以苏南乡村发展模式变迁为背景,系统论述了改革开放以来苏南乡村两次转型的过程,分析了转型的空间特征及其机制,为地理学研究乡村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思路。 全书内容由三部分构成:部分评述了外乡村地理学以及与本文研究有关的乡村社区变迁、城乡关系以及城乡空间规划等方面研究进展;第二部分以苏南乡村发展模式变迁为背景,深入分析了乡村转型过程、空间特征以及动力机制等问题,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苏南乡村发展和城乡空间演变的时空规律;第三部分在乡村转型过程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苏南未来城乡空间关系发展的理想状态和目标模式——城乡空间融合,以及城乡空间融合的路径选择及其调控手段和城乡空间融合的主要策略。
肖作平、张樱著的《所有权结构社会资本与银行贷款契约》共分7章: 章是绪论。论述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研究目标、研究框架和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关键术语的界定。 第2章是文献研究综述。对银行贷款契约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系统的综述和梳理。 第3章是上市公司融资制度背景分析。从公司股权结构模式、法律制度环境和金融制度环境三个方面对中国融资制度背景进行全面的剖析。 第4章是社会资本的内涵、度量及其特征分析。对社会资本的理论发展脉络、定义内涵、度量方法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详细的阐述;构建适合中国上市公司的社会资本综合度量指标体系;从宏观环境、行业类别和地域特征三个方面对上市公司社会资本指数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 第5章是所有权结构、社会资本与银行贷款契约的理论分析。理论推演所有权结构、社会资本
《台湾往事:台湾经济改革简史(1949-1960)》是台湾知名学者郭岱君撰写的一部关于台湾20世纪50年代经济转型的专著。 许多人误以为台湾生来就是市场经济,其实不是。 1949年国民党撤退至台湾时,台湾是典型的计划经济体制——2/3以上的产业为公营,政府严格管控着各种经济资源与活动。当时的台湾,农业生产停滞、通货膨胀严重、对外贸易几乎停顿,可谓危机四伏。令世人惊诧的是,国民党竟然很快在台湾站稳脚跟,10年间经过一连串大规模财经改革,使台湾经济脱胎换骨,从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而且是个效率高、生产力强的现代化市场经济。这一连串的改革与转型,造就了台湾长达30年的经济快速发展,并带动社会及政治的转型。 那么,这场革命性的经济改革是如何发生的?改革的动力是什么?决策者如何突破重重阻力?公营企业该如何改革?私营
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印度尼西亚期间,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倡议。2015年3月,国务院授权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进一步明确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目标与任务。鉴于海南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海南省地方志办公室)组织专家学者围绕“海南与海上丝绸之路”主题开展专题研究。本书即是这一研究的最终成果。 本书着重阐述了海南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经略南海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战略关系,提出了海南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战略构想与政策建议。为了深入、完整地认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战略意义,本书辟专章研究了历史上海南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地理区
《山东革命根据地的奇迹与启示:货币、金融与经济政策》以最成功富裕的根据地之一——山东革命根据地为典型案例,着重从经济、金融与货币等方面阐释中国革命根据地如何在经济上成功。主要内容包括山东革命根据地的经济政策、北海银行的建立与发展、货币政策与斗争、薛暮桥在山东的经济思想等。山东革命根据地的经济探索,比计划经济时期更接近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实践,对于当前改革更具借鉴意义。而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时期发展完善的优良传统与工作方法(比如群众路线),至今仍历久弥新。《山东革命根据地的奇迹与启示:货币、金融与经济政策》的主要旨趣为以史为鉴。山东革命根据地的奇迹,在政治、金融、货币、经济与人事等方面均对今天有着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