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中西比较的视野,探索了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历史及当代演变,并以“制内市场”的总体框架来揭示中国的国家和市场的关系。本书提出,“制内市场”是一种在中国的漫长历史中不断演进的政治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中,市场并非自主的、自我调节型的秩序,而是一个以国家为中心的秩序的组成部分,服从于国家治理的规制。具体体现为一个三层市场共存的等级制的结构:底层的自由市场经济,顶层的国家资本,以及介乎两者之间的政府机构和私营企业相互作用的中间地带。作者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全球化,中国国家、市场和社会之间的内部平衡不但关系中国自身未来的前景,也可能会对世界各地的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由吴晓波、陈凌、李建华等著的《2014全球浙商发展报告——国际化发展的浙商》比较全面地回顾了2013—2014年浙商发展,梳理了全球浙商国际化发展的历程和阶段,对浙商境外融资、海外投资、跨国经营做了专题研究,系统阐述了国际化和创新关系。特别地,本报告提供了研发国际化、新创国际企业等主题上的新发现。
我们正处在剧烈变革的时代,信息产业革命、全球经济结构调整、跨国公司在国际分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是变革的潮流。改革开发令中国迅速融入了这次变革,并逐步确立起自己在国际经济分工中的新位置。紧随珠三角的快速崛起,潜力更大的长三角成为又一个令世界瞩目的热点。两大三角的发展,勾勒出21世纪初中国沿海经济版图的基本轮廓,也勾画出中国融入全球经济的基本轨迹。 本书综合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产业结构变化、企业组织模式变革、区域集聚模式创新、中国加入WTO的影响,以及香港回归大珠三角经济区等因素,采用大量的实证分析和访谈成果,深入阐述了珠三角和长三角两大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和特点,并对未来两大地区的经济发展走势进行了客观的判断。本书特别对地方政府需要将外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以便在最短时间内形成产业集
本书基于 藏区发展研究课题组一项历时5年的研究。自2006年始,课题组以“西北高寒山区的减贫与发展政策研究”为题,在云南省、青海省和甘肃省农牧藏区展开实地调查。在分析研究中着重讨论如下焦点问题: ,当地以农牧民为主的贫困人口 迫切的生存和发展需求是什么?他们 需要得到哪些帮助?第二,现有的扶贫和地区发展政策对那里的贫困人口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第三,在实施减贫和发展计划中,这些地区已经发生哪些有助于穷人突破贫困陷阱和阻断贫穷代际传递的制度创新?本书旨在为中央和地方政府进一步改善西部开发和扶贫项目的实施机制提供信息,并为政府规划部门制定藏族聚居区的中长期发展战略提供参考:同时,尝试对实证研究结果进行理论升华,从而丰富发展问题的研究,并为其他发展中 和转型社会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素材。
本报告是能源与电力分析年度报告系列之一,对2012年国外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新趋势和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了分析总结。报告分为三大部分:首先,对2012年国外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近期新进展进行了概述;其次,对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南非等重点国家和区域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重要进展和相关事件进行了详细分析;很后,总结了国外电力市场化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区域经济学是目前我国经济学门类中发展最为迅速的新型应用经济学科之一,由于社会需求巨大,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任务繁重,教学和研究队伍正在日益扩大。然而,作为一门相对年轻的应用经济学分支学科,在各方面还不尽成熟,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区域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系列教材。正是基于这种状况,我们着手撰写、陆续出版这套教材。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原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所)是国内设立的个区域经济教学与研究机构,也是全国最早确立的两个区域经济学博士点之一,2002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长期以来,我们努力坚持严谨求实、开拓创新的学风,力求始终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在长期的学术交往与合作中,得到了兄弟院校和科研机构的许多支持帮助,深受同行关注,也期望我们在研究生层
本书以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为目标,充分调研和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城市能源发展现状、趋势和相互关联,比较研究世界湾区能源转型演进历程,对粤港澳大湾区在全球能源转型进程中的坐标进行定位,从城市和部门两个维度对粤港澳大湾区中长期能源转型情景进行研究,提出分阶段能源转型的目标、重要任务和政策措施。研究发现,煤炭减量化和提高非化石能源比例是实现用能方式优化的核心;交通和建筑部门是粤港澳大湾区能源转型重要的政策着力点;在能源结构调整、高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支撑下,在2035年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能源指标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丛书以我国现有各类建制市为单位设卷,既记述每座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又从城市功能定位、经济发展,以及城市规划、管理、公共设施、建筑、交通、服务、教育、文化、环境、历史遗产保护等角度总结经验教训,展望发展远景。每卷书的内容大致由这座城市的历史尤其是当代历史的回顾、城市建设中的问题研究,以及城市未来发展的展望等部分组成。它既不同于已有的当代地方简史,也不同于城市问题的研究报告,更不是学者个人的学术专著,而是在城市领导机关的主持或支持下,以学术研究为基础,既是面向城市决策者、建设者、管理者、研究者的性的科研成果,又是面向广大读者的科学性、普及性读物,是史论结合、篇幅适度、图文并茂、规格统一、装帧精美的系列图书。它不仅可以作为研究城市问题、查询城市信息的参考书、
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1128)项目成果。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长期以来一直是制约江苏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因此本书试图对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特征和原因进行多视角分析,着重分析江苏省区域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差异之间的关系。
《眉山金融论剑》是一本有观点、有见识、接地气的通俗金融学著作。 首先,它是新形势下的一个科普试验。通常,前沿科学的成果要进入主流大学和中学的教科书需要几十年。而复杂经济学,即用前沿的复杂科学和非平衡态统计物理研究金融理论,还是最近三十多年的成果。 其次,它是启发而非标准答案。书中集结了陈平教授有关金融问题的研究和思考,旨在帮助经济学者、干部,以及普通大众了解前沿复杂经济学最基本的成果。同时,陈平教授期待本书为读者带来认知世界的不同的学科视角,感兴趣的读者能够通过自学与互助得出自己的结论。 陈平教授一直坚持认为,互联网和书本上能查找到的未见得是标准答案。只有学会分析科学的测量方法,引入复杂科学的综合方法,才能理解当代科技革命和经济模式,驾驭潮流而非随波逐流。与读者共勉。
这次结集了21篇论文,内容大概可以分为五个方面:徵州宗族、徵州商人、徵州文化、徵州社会、徵州人物。其实将它们这样划分也是十分勉强的,徵州社会是一个整体,宗族、商人、文化、社会、人物都是你中有我不可分割的,只是每篇文章各有侧重罢了。关于文章的内容无须我再赘述,这里仅想结合多年的研究心得,谈谈对徵州学的一点看法。徵州学是以徵州区域社会整体历史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