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中西比较的视野,探索了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历史及当代演变,并以 制内市场 的总体框架来揭示中国的国家和市场的关系。本书提出, 制内市场 是一种在中国的漫长历史中不断演进的政治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中,市场北非自主的、自我调节型的秩序,而是一个以国家为中心的秩序的组成部分,服从于国家治理的规制。具体体现为一个三层市场共存的等级制的结构:底层的自由市场经济,顶层的国家资本,以及介乎两者之间的政府机构和私营企业相互作用的中间地带。作者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全球化,中国国家、市场和社会之间的内部平衡不但关系中国自身未来的前景,也可能会对世界各地的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资源小省造就经济大省,以浙商为代表的现代商帮,创造了浙江经济的奇迹,开启了全国民营经济的先河。浙商是浙江籍商人的简称,指的是出生于浙江区域内的商人群体。浙商似乎天生就是创业经商的天才,更懂得成功创业的诀窍。本书探究了浙商崛起的原因,叙述了浙商创业的历史,分析了浙商成功的案例,从中概括和总结出了浙商善于捕捉商业机会、敢于冒险、诚信为本、崇尚节俭、善于学习、吃苦耐劳、精打细算等二十四个优良的商业品质,揭示了浙商的成功之道。尤其是内涵为 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 的 四千 精神,正是浙商能够开拓进取、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本书分为夜现象、夜理论、夜创新、夜未来、夜拾零五部分内容。夜现象引入市集和庙会,夜理论从城市聚场经济学、高维占位、导演主义设计、爆品建设、前置运营、抖 瘾 营销五个方面展开,夜创新涉及文旅地产、不夜城、乡村振兴美食、特色小镇、文化传承五种业态,夜未来探讨不夜城概念、爆火核心、引流、维持状态等关键问题,夜拾零进一步解读城市聚场经济学的萌芽、解构、主体、衍化。附录部分介绍国外案例,如伦敦、阿姆斯特丹、东京、曼谷,进而开启中国之夜。
本书从中西比较的视野,探索了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历史及当代演变,并以“制内市场”的总体框架来揭示中国的国家和市场的关系。本书提出,“制内市场”是一种在中国的漫长历史中不断演进的政治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中,市场并非自主的、自我调节型的秩序,而是一个以国家为中心的秩序的组成部分,服从于国家治理的规制。具体体现为一个三层市场共存的等级制的结构:底层的自由市场经济,顶层的国家资本,以及介乎两者之间的政府机构和私营企业相互作用的中间地带。作者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全球化,中国国家、市场和社会之间的内部平衡不但关系中国自身未来的前景,也可能会对世界各地的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智慧应急是新技术条件下风险社会治理的新一轮进化。虽然当前智慧应急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在数据赋能下已然展现出巨大潜能。那么,数据如何赋能智慧应急?如何催生智慧应急信息产品?如何支撑智慧应急决策?为回答这些问题,本书对我国典型城市应急管理实践展开调研,梳理数据赋能智慧应急的重要进展、具体实现路径以及所需解决的问题,厘清数据赋能智慧应急的相关思维、方法和体系,以期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寻找进一步推进我国数据赋能智慧应急的策略方向。
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研究 丛书共七卷,分别有《港口 腹地与中国近代经济地理格局的变迁》《大港变迁:上海外贸埠际转运研究(1864-1930)》《看得见的手:地方政府与近代闽江流域经济变迁》《时局与地域: 全面抗战时期云南的经济开发与经济建设研究》《从城市发展到区域变迁:近代中国通商口岸体系对经济地理格局影响的研究》《龙头崛起:长江三角洲经济空间格局变迁研究(1843 1942)》《竞争与合作:近代通商口岸常关研究(1854 1931)》,丛书主要探讨了如全球化下近代中国经济地理的早期演化,作为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成长,区域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近代经济地理的形成与变迁等问题。
本书立足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区域经济联动效应的内涵加以界定,分析中国东北振兴与俄罗斯远东开发联动效应是对区域分工理论和区域合作理论在跨国区域合作开发中的应用视角与结合途径进行探讨,是对传统跨国区域合作原则及模式理论的空间扩展。研究中国东北振兴与俄罗斯远东开发联动效应有益于促进双方合作环境的优化,深化合作领域,拓展合作空间,推动两国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合作质量和效益,为中俄两国的政治友好关系长久发展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汽车产业将迎来 零碳出行 时代,如果不能顺应这场价值创新的潮流,就无法在今后的时代生存下去。本书以减少碳排放为主题,以汽车产业为着眼点,讲述了世界各地碳减排的举措。作者解读了脱碳政策的制定目的,阐述了脱碳、碳中和理念的含义、目的、方法,介绍了多个zm企业的减排动向,并探索如何在当前形势下化危机为商机,给日本汽车产业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发展建议。同时,对于我国的车企、相关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的从业者、决策者和研究者来说,本书也是掌握当下政策、寻找未来突破口的实用指南。
艺述大湾区 系列年历的*本。本书以年历(时间跨度为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的形式,采用中、英双语进行对照,从商贸历史、鼎盛时期、大宗贸易物品展示及艺术成就等几个方面,图文并茂地呈现了十三行当年的贸易盛况。大量首次被收录书中的十三行博物馆馆藏展品,真实见证了在那个特殊时期所盛行的 中国风 ,系统再现十三行进出口商品中的中国元素。在两百多年的时间里,十三行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全球化,承载了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孕育,也见证了一群因艺术、财富而被世界记住的人......
由吴晓波、陈凌、李建华等著的《2014全球浙商发展报告——国际化发展的浙商》比较全面地回顾了2013—2014年浙商发展,梳理了全球浙商国际化发展的历程和阶段,对浙商境外融资、海外投资、跨国经营做了专题研究,系统阐述了国际化和创新关系。特别地,本报告提供了研发国际化、新创国际企业等主题上的新发现。
在犹如雄鸡一样的中国版图上,内蒙古自治区横跨了近三十个经度,从东北到西北划了一道弧线,正如厚实坚韧的脊梁挺立在中国的北方。正是凭借这种边连两国、横跨三北、毗邻八省的区位优势,内蒙古才具备了开创北上南下、东进西出、内外联动、八面来风的区域协作与国际合作新格局的优越条件。 正是透过内蒙古特殊的地理优势、历史魅力与发展历程,让我们得以重新发现往昔中国、现在中国与未来中国的发展脉络,重新思考大国崛起、中华复兴的战略抉择;重新探寻中国开放发展,携手世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之道。
我们正处在剧烈变革的时代,信息产业革命、全球经济结构调整、跨国公司在国际分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是变革的潮流。改革开发令中国迅速融入了这次变革,并逐步确立起自己在国际经济分工中的新位置。紧随珠三角的快速崛起,潜力更大的长三角成为又一个令世界瞩目的热点。两大三角的发展,勾勒出21世纪初中国沿海经济版图的基本轮廓,也勾画出中国融入全球经济的基本轨迹。 本书综合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产业结构变化、企业组织模式变革、区域集聚模式创新、中国加入WTO的影响,以及香港回归大珠三角经济区等因素,采用大量的实证分析和访谈成果,深入阐述了珠三角和长三角两大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和特点,并对未来两大地区的经济发展走势进行了客观的判断。本书特别对地方政府需要将外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以便在最短时间内形成产业集
县域特色产业是河北经济的一个重要板块,是河北的一大特色和一大优势。《掘金燕赵——河北100个县域特色产业资源大整合》是作者结合工作实践,经过近两年的实地调研和搜集整理工作,将全省主要县域特色产业基地进行较全面、系统的记述和分析,对每个基地按照从历史渊源到现时状况,从发展过程到地位和影响,从存在问题到整合举措这样的基本格式进行谋篇布局,共收集100个特色产业基地。 《掘金燕赵——河北100个县域特色产业资源大整合》适合关心和致力于河北县域特色产业的读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