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包含了高级税收课程列出的所有专题,这些专题根据企业从成立到清算过程中每个阶段交易的类型按功能进行组织。本书通过综合案例和对税收战略非税经营分歧的讨论,探讨了复杂的经营、财务和个人财富规划交易的税收后果,而且在税收分歧识别之前探讨了交易各方的非税动机。本书内容强调概念性知识和应用而非记忆。 全书共六编。编包括章和第2章,章为引言,第2章为税收调研;第二编(第3章和第4章)讲述了关于企业主体成立的税收筹划机会;第三编(第5章~第8章)讨论了影响企业常规经营的税收和会计问题;第四编(第9章~1章)探讨了经营企业的成长和扩张中的税收问题;第五编(2章~4章)考察了改变经营企业所有者权益结构的资本交易的税收后果;第六编(5章~7章)讲述了遗产税制和它对保留家庭财富的影响。 本书适用于公司财务、战略咨询、投资银行
《金三评税》一书主要阐述依托金三数据,运用大数据思维,利用PL/SQL工具自主研发16个计算机程序,针对纳税人申报信息和金三系统管理信息,即时查找区域税收管理洼地,剖析行业税收管理短板,锁定主要涉税企业和涉税风险。《金三评税》是践行“决策管理”的新尝试,是不断提升税收管理能力的新探索。《金三评税》亦为区域绩效评价提供了数据支撑。 “四步评税法”是《金三评税》-书中运用的主要评税方法,是微观税收分析的一种新举措。对某一企业是否存在涉税风险,在沿用税负对比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挖掘税种计算原理、创新增值税、所得税直接计税方法,创立理论毛利率、理论利润率、税负要素、名义税负和理论税负概念,运用“3+5”指标,以直接计税法与间接计税法的比较,通过“确定评税指标、锁定涉税要素、判定涉税性质、制定应对预
本书为《中中国区域税收发展报告》( 税收蓝皮书) 年度报告系列的第三部,全书由总报告、区域篇、省域篇和专题篇四个部分组成。全书系统分析2021~ 2022年中国区域经济和税收运行状况,对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及税收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尤其是对京津冀、长三角、东北、西南等地区以及浙江、山西、湖北、甘肃、重庆、广西等省( 区、市) 的税收状况进行深度剖析,揭示区域税收运行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互动关系。本书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融合性,将税收运行状况分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当前税制改革紧密融合。二是代表性,所选区域为华北、华东、东北、西南等大区,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三是预测性,根据各区域税收收入结构及特征进一步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与税收改革热点。四是实证性,书中涉及大量宏观税收数据与区域税收指标,全
本书以中国特色财政理论为核心指导思想,构建了一套国际财政发展指数的指标体系,并且测算了世界15个主要大国的财政发展指数。书中根据财政发展指数的国际比较研究,认为中国在基本完成现代财政制度体系架构以后,中国财政发展站在了改革的十字路口: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多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另一方面,宏观经济环境,财政治理结构以及包括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和新冠疫情在内的外生冲击都对未来发展提出了挑战。针对这些挑战,本书认为中国在短期内要财政结构性改革、缓解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在长期要丰富财政治理工具体系、提升财政治理应对风险的能力。
本书系统分析2020~2021年中国区域经济和税收运行状况,对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及税收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尤其是对京津冀、长三角、中部地区等区域以及广西、浙江、重庆等省(区、市)的税收状况进行深度剖析,揭示区域税收运行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互动关系。全书由总报告、区域篇、省域篇和专题篇四个部分组成。
广大纳税人和税务干部迫切需要一本将现行有效的税收法律法规予以汇编的工具书。本书就是为了解决广大纳税人和税务干部所遇到的上述难题而编写的。为了便于广大读者将数量庞大的税收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联系起来,本书对于法律法规的主要条款以及主要规范性文件都加了注释。通过注释。读者可以找到与该条款或者文件相关的其他条款或者文件。由于相关性的判断见仁见智,仅就主要相关的文件加了注释,并没有穷尽所有相关的文件和条款。
本书是一部全面、透彻、简明、睿智的财政学论著,由经济学家、财政税务专家贾康教授所著。作者从财政学产生的根源和本质入手,将财政学所涉及的各个主题,如财政学的演变、现代财政治理、财政收支、预算管理、社会保障、宏观调控、国有资产管理等,铺陈展开,娓娓道来,力求内容翔实、叙述透彻。 本书不仅汇集了作者自从事财税研究以来的所有基本观点和研究成果,为财政学领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素材,而且完成了作者对财政学知识的系统化梳理工作,形成了思辨结合的内容体系。 本书栏目设计丰富,每章配有“楔子与专栏”“概念与认识的关键词”“思考与讨论”“主要参阅文献”等,不仅是一部学术专著,而且可以作为教材使用。
本书系统梳理了2021年中国财政政策和宏观经济的运行特点,展望了2022年及以后的财政政策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形势和财政收支情景,分析了财政支出政策广义乘数效应,探讨了基本公共服务政策、基础设施投融资政策、人的城镇化与财政政策、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政策等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