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恰逢中国资本市场建立三十周年。三十而立,中国资本市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同时也面临许多机遇与挑战。 回顾历史,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有着明显的新兴加转轨的特征。我们用三十年时间,差不多走过了西方国家上百年的发展历程,体现了后发优势,这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历史进程与内在需要是一致的。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资本市场发育先天不足,存在着结构和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为了适应未来发展趋势,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应当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竞争为基础、以创新为,努力实现适应市场和改革需要的转变。 资本市场是一个资金场、信息场、名利场,但归根到底是一个法治市场,必须以规则为基础。打造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关键是加快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因此,本书选
《创新驱动中国》创造性地提出: 中国创新的8种模式; 中国创新的3个阶段; 中国创新的4大驱动力; 中外企业创新的10大差异; 中国创新的4大领导者。 中国不再仅仅是世界工厂,它正迅速成为的创新者。其巨大的迅速增长的经济体量,加上数量庞大且低成本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以及一个强势的政府对于创新的积极推动,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为中国、为世界开展创新活动,这些企业包括中国公司,也包括跨国公司。中国的创新并不遵循西方模式。中国企业在关于创新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组织变革的根本目的,对产品和工艺创新等方面有着完全不同的路径。中国的企业不仅学会了如何创新,而且能够做到比他们的全球竞争对手更便宜,他们也学会了与他们的客户合作,建立创新的流程,并做得比他们的西方同行更快。从模仿到创新,迅速成为中国的下一个战
859号文件出台以来,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按照政策的规定积极制定方案,认真组织实施,部分企业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的经验。从现在起到2005年底,政策的有效期已经不是很长了,但这项改革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同时由于主辅分离改制分流涉及到产权制度改革和劳动关系调整等深层次的改革,政策性强,操作十分复杂。为了帮助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以及参与分离改制广大企业员工更好地把握政策,规范地做好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改制分流工作,我们编写了《改制分流一百问》。本书以问答的方式,针对企业和职工关心的问题及操作中出现的难点问题,在现有的法律和政策框架内对有关改制分流中涉及的资产处置、债权债务处理、产权制度改革、人员分流安置等问题进行解答。希望通过本书通俗易懂的问答,能为实施主辅分离改制分流工作企业及其员
一位具有强烈使命感和批判精神的学者! 《下一个十年:一个青年经济学者的改革梦》一本振聋发聩、敢想敢说的书! 刘胜军是近年崛起的新一代中国经济学人中极为突出的一位。他思想敏锐、观点独到、见解深刻、文笔洗练,且率真直言。这部文集荟集了他的一些非常有影响的文章,迅速、即时、深刻和尖锐地直击当下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并提出了相当深刻的理性分析、现实评论和改革呼喊。这本书目光犀利,立场鲜明,敢想敢说。因此突破了对改革的常规认识,使人振聋发聩。
前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993年上半年,中国出现了经济过热。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3年6月24日及时发出了《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意见》。在这个文件和其他有关文件的指导下,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在1996年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在实现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开创了高增长、低通胀的大好局面,这是难能可贵的,在国内外产生了极重要的影响。 在“软着陆”实现以后,中国经济走势如何?这是国内外都很关心的重大问题。在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方针的指导下,1997年已经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1998年和1999年的经济走势如何?这是大家所关心的。 依据中共十五大和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精神,1998年仍需继续实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方针,为此,除了深化改革和调整结构
《创新驱动中国》创造性地提出: 中国创新的8种模式; 中国创新的3个阶段; 中国创新的4大驱动力; 中外企业创新的10大差异; 中国创新的4大领导者。 中国不再仅仅是世界工厂,它正迅速成为的创新者。其巨大的迅速增长的经济体量,加上数量庞大且低成本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以及一个强势的政府对于创新的积极推动,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为中国、为世界开展创新活动,这些企业包括中国公司,也包括跨国公司。中国的创新并不遵循西方模式。中国企业在关于创新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组织变革的根本目的,对产品和工艺创新等方面有着完全不同的路径。中国的企业不仅学会了如何创新,而且能够做到比他们的全球竞争对手更便宜,他们也学会了与他们的客户合作,建立创新的流程,并做得比他们的西方同行更快。从模仿到创新,迅速成为中国的下一个战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企业破产”着重从经济学角度探讨企业破产这一经济现象,揭示其经济学上本质特征、利与弊、功能、作用、原因与预防,以及对我国典型破产事例和国外企业破产事例的剖析。下篇“破产操作”,则着重从法学角度探讨企业破产这一法律现象,阐述了其法学本质特征,以及对破产申请与受理、债权人会议、和解与整顿、破产宣告、破产清偿、破产责任、破产犯罪等一系列法律问题进行了全面研讨。本书体系完整、合理,内在逻辑性强,文笔流畅,理论结合实践,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用价值。
该书记录了在危机前、危机中、危机后,对中国经济现实与未来的一系列深度思考与国策建议,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彰显了理性和前瞻的力量。要解决多年积累的大量经济问题,单纯从经济角度考虑,已经很难。必须从社会、经济、政治三个方面统筹考虑,作长期安排。作者认为,当前治国主要应抓三件事:第一,严惩党的腐败,让百姓拥护,巩固执政基础;第二,把已做大的GDP蛋糕向穷人倾斜切一块,在稳定民心的同时,提高消费;第三,只争朝夕抓改革,只有真正加快改革,才是解决各种长期问题的唯一出路。
本书以1979—2049年的中国经济为研究对象,围绕基于超常投资力与超常购买力之上的超常增长,对中国过去30多年经济高增长与低波动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中国经济超常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通过改革开放与自主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维市场体制;本书还研究预测了中国至21世纪中叶的经济高速增长趋势,提出了深化体制改革、打造国家发展战略基金、建立国家理财体系等建议和构想。 作为国内第一部系统分析至2049年中国经济长期发展前景的原创著作,本书对于解答中国发展的种种疑问,进一步推动改革发展,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