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与升级:基于中国开发区产业演变的动态考察》是在博士论文《创新产业集聚与中国开发区产业升级研究》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属于中国开发区产业发展经验性研究,其特色体现在:①对产业集聚与产业升级关系进行研究,拓展了全球化条件下产业升级内涵,在国内相关研究中处于前列;②构建了产业集聚促进产业升级的三类发展模型,系统总结了中国开发区产业演变的阶段性特征;③运用国内外开发区产业集聚案例对产业升级作用进行了分析,将产业理论与实践结合研究;④提出了新形势下开发区产业发展的宏观政策建议,对于开发区未来发展乃至区域产业升级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产业集聚与升级:基于中国开发区产业演变的动态考察》的出版将有利于中国开发区建设、开发区转型升级,也有利于地方产业集聚与产业升级的思路创新、政策创新。
本书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司组织编写,全书共十章,约12万字。“代序”是以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名义9月18日在《人民日报》发表的理论文章。第一章“绪论”介绍了国有企业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历程,阐述了本轮混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前期刺激政策消化的“三期叠加”现象明显,经济趋势从未如今天这般扑朔迷离。针对这一情况,国内最权威的学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思考、调研,为我们在下一个时期顺势而为,获取经济红利,用智慧跑赢经济下行压力,给出了极具针对性的分析、建议。
本书共分为5个部分。章为绪论。分别从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5个方面首梳理分析评价靠前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明晰报告内容和整体框架。第二章为可持续增长、股利政策、企业价值和制度概述。本章对可持续增长模型、股利政策的定义、企业价值的界定以及制度环境进行了阐述。第三章为国企分红影响因素视角之一:制度环境下的可持续增长与国企分红。本章从制度环境的角度研究国企分红的影响因素,分别从我国国企分红的制度环境、制度环境下的国企分红与企业价值、可持续增长下的国企分红机制和国企分红、可持续增长与公司业绩等四方面探索我国国企分红面临的制度环境,在这一制度环境下国企分红和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并从可持续增长角度,分析了我国国企分红机制和国企分红以及与公司业绩之间关系。第四章为国企
本书收录了作者生前曾经发表但未经成书的文章,内容包括农业问题、能源问题、住宅经济、新技术经济、以及宏观经济理论等多个领域,既有具体案例的调查与分析,又有关于中国未来的宏观展望。全书较为全面地反映出作者
作者2002年在我社出版过博士论文,内容于本书研究对象同,后记中就说明5年修订一次。5年过去了,本书就是作者的修订版。该书系统分析了80年代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及其货币管理的历史,总结了经验,提出了系统的见解。书中所用资料均为手资料,提出的理论和政策措施非常具有针对性,是很难得的专业著作。
本书内容延续郎咸平说系列一贯风格,辛辣评论社会、经济、民生时事,地方债务危机、反腐、银行“钱荒”等热点问题全部囊括。郎咸平教授在深刻分析事件背后的原因的同时,还会给出融贯古今、中外的经验教训,另类解答同样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给读者带来痛快且深思的阅读感受。
《深化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绿皮书纲要》是客观研究新一轮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论著,领先地提出了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革命的目的就是要发展更加高端的产业能力和发达的电力市场经济;系统分析了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任务、改革路线图、实施方案、社会影响和时代意义,包括国家电网中心论,拆分国网,大力建设电力生产者和消费对称互动的智能产业体系;全景展现了武建东教授为代表的电力体制“改革派”和以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先生为代表的“守成派”就未来20年中国电力体制发展模式的高端战略对论,深入探讨了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择优方案,树立了新的智能电力史观。
江阴集成改革是江苏在全国率先围绕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开展的一项重大改革试点,是江苏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时提出的“要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要求的破题之举。《江阴县级集成改革发展报告》以书记关于系统集成改革的论述为背景,聚焦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全面梳理、系统总结了江阴集成改革的经验、做法和成效,围绕行政管理体制、经济体制、开发开放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社会事业体制、加强党的建设制度等七大领域改革,形成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成熟定型、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为全国各地党委、政府提供针对性的决策参考,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县域改革蓝皮书:江阴县级集成改革发展报告(2019 县域治理现代化探索 2019版)》深入贯彻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关于全面深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三十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现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内在统一,实现了国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的相互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综合国力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取得进步。 改革开放事业远非一帆风顺,前行的每一步都充满艰辛,伴随着思想的撞击与升华,带着制度新生的阵痛、曲折与辉煌。改革开放之路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停滞和倒退没有出路。尽管前行的道路充满艰难险阻,但党和人民坚持改革开放的决心不会动摇。“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为了中华民族的和平发展、复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
两千七百年前,春秋时期的管仲改制变法,使得齐国一跃成为霸主,傲视群雄;公元1069年,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推行新法,一时国库充实,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为之缓解;公元1978年,邓小平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百年积弱的中国经济再度崛起,重回强国之列。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经历了十数次重大的经济变革,每一次变革,都顺应社会发展而发生,也都对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今,新的社会发展又提出了继续变革的要求。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研究中国经济变革史的集大成之作,对中国历史上十数次重大经济变革的种种措施和实践作了系统的概述和比照,指明因革演变,坦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式改革的历史脉络,又剖析了隐藏在历代经济变革中的内在逻辑与规律。辩驳得失,以史为鉴,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经济史”。
本书首先明确了什么是经济制度、什么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后,然后就可以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展开研究。全书共分为四大章,主要内容包括: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
国际尖的45位中国经济专家从20个不同领域展示了中国如何将政治制度、产业发展、全球化、区域资源配置和局部改革等错综复杂的因素结合起来,造就了一个令人惊叹和的发展“奇迹”。最后他们得出结论:虽然中国经济还存在不足,但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在未来几十年还将继续。 丰富的中国研究经验和广泛的学科背景结合起来,解释中国高速经济增长和制度缺陷并存的原因;揭示制度因素是中国高速经济增长的起因,并将促使增长不断拓展;深入剖析中国制造业实力和科研实力的崛起以及它们的发展现状;探讨中国财政、司法和金融机构等方面的发展成果和不足之处。 这部里程碑式的专著为中国过去3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综合分析。
什么是市场?市场就是好坏由别人说了算、不由你自己说了算的制度。市场的基本逻辑是:如果一个人想得到幸福,他(或她)必须首先必须使别人幸福。市场的这一逻辑把个人对财富和幸福的追求转化为创造社会财富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此书为《市场的逻辑》的增订版,作者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4篇文章,更深入阐述了市场的逻辑对于现实中国的重大意义。在这一特殊时期,再次强调了改革的重要性。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广东的改革开放在全国先行一步,取得辉煌成就,举世瞩目。原广东省委胡春华书记、广东省委宣传部慎海雄部长和蒋斌副部长多次指出广东改革开放史研究的重要性,并殷切期待广东学术界能够尽早写出学术精品。为此,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遵照广东省委、省委宣传部的工作安排成立课题组,全力撰写《广东改革开放简史》。全书以专业本位,强调理论思考与学术创新,分上、中、下三编,60多万字,简明扼要地记述广东改革开放40年来各个领域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事件,再现广东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辉历程,并在习近平“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的殷切希望和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指引下展望广东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