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善文眼中,经济运行的逻辑是什么?如何近距离观察中国经济?用什么方法预判经济前景?他分析中国资本市场的思路是什么? 高善文入行以后,经历了券商研究业务从乏人问津到门庭若市的海天变迁,目睹了市场从绝望到疯狂的几度轮回。在这些纷繁复杂的市场变化后面,他始终追求对中国经济的独特理解和统一的逻辑分析体系。 《经济运行的逻辑》一书中,作者对通货膨胀、经济周期、产业周期、资产重估等问题都进行了自成一体的论述,与读者分享他对中国经济过去与未来的理解。
《自下而上的变革:中国的市场化转型》从多个不同的理论视角,运用统计数据、调查数据及案例访谈等多种证据来源,详尽地分析了市场、创业者、产业集群、劳动力市场、创新机制等,揭示了在政府政策等正式制度缺失的条件下,由社会底层创业者自发地发展出的规范和网络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中国经济奇迹的谜底:自下而上的制度创新与变革创造了中国的转型经济奇迹。
本书从清代档案中搜集了数万个18世纪的广东米价数据,并运用数理分析方法,分析了当时广东米粮的地区差价、季节差价、米价的不规则变动和米价变动的长期趋势,从而描述了一个以广州、佛山为中心,联结广东、广西两省和湘、赣、闽三省部分地区的区域性米粮市场的具体运作情形,讨论了中国传统社会晚期市场机制与社会变迁的关系。本书曾获广东省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和全国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
中国自1978年开启的轰轰烈烈的经济体制转型和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是人类经济目前波澜壮阔的事件,而其中的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又是这一世界经济舞台剧中的主要故事。本书在围绕研究国有企业独立法人财产权的建立和完善这条改革发展主线的同时,对放权让利、利润包干、利改税、承包租赁、股份制改造、抓大放小、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分类改革、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等等改革主要内容和阶段,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的职工队伍建设和工资人事用工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方法论和企业制度变迁规律也进行了深入探讨。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历经40年的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面临着如何提高公司治理能力,如何使党的领导和公司的市场化经营管理很好地结合起来,如何更好地使国有资本引领中国经济发展,并和靠前经济规则相协调融合等发展
本书主要从1978~2015年的所有制理论博弈和政府政策的变化进程来反映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从公有制到混合所有制的演进、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中国所有制理论的全新研究成果和动向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利于读者全面、系统了解中国改革以来所有制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及政策、体制的变化、中国所有制改革未来发展的方向。
本书集中了作者在中国央行工作逾十几年期间所发表的五十多篇论文。中国金融改革及金融市场建立所必需的理论思考基础、政策制定考量、实践操作经验,尽在本书中做出了详细阐述。 作为中国金融改革这幕活剧的亲历者,本书作者称自己就像是坐在剧场里的“排”,以独特视角对中国金融改革进程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这场金融改革中,成果及收获只属于昨天,未来还需要更多人的倾力付出,理论的思考和经验的总结不仅是对昨天的回顾,也让今天受益,并指导明天。
改革开放至今已有将近40年时间,40年来,中国经济改革经历了从农村走向城市、从计划走向市场、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中部的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低端为主到中低端为主、高端部分占比上升的过程。本书正是基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的背景,讨论中国和上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并从经济结构转变及内部“三链”演化的角度,讨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和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