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对我国陕甘宁老区生态环境严重退化与经济贫困原因的实证分析,探讨了西部大开发中的关键——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双赢”的战略选择问题。作者提出了“生态购买”利益驱动机制和“林草生态私有”经济制度等政策建议,主张通过生态环境自然恢复,实现植被、地表水、地下水的“三赢”而非完全依赖工程措施。作者在干旱地区生态贫水化与生态管理模式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方面获得了创造性成果。
西部占我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在这片广袤大地上,聚居着三亿多勤劳善良的各族人民,蕴藏着丰富的物产资源。对于西部,我有一份特殊的感情。我曾经在那里生活工作了16个年头,西部可以说是我的第二故乡。1962年我毕业后,分配到上海一家研究所工作。1965年,为响应备战备荒、建设“大三线”的号召,我所在的部门整体搬迁到西安。从大上海到西部古城,我领略了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质朴厚重的民风社情、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同时也感受到了西部民生多艰的一面。那时我常想,我们这代人能为西部做些什么?然而身处那个特殊的年代,虽有报效祖国之心,也只能是一种热切的期盼和美好的憧憬。
《尚书》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汇编,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先秦文献资料,是儒家的主要经典之一。汉武帝时,它被列为儒家五经之一,是士子科举进身的之书。其内容涉及我国远古至周这段漫长历史时期的天文、地理、政治、军事、法律等方面知识,是一部记言体史书。《尚书》还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材料,是金文中那些经过考定的真实文献,反映了殷周时代的语言特点,对于研究汉语史很有帮助。另外,《尚书》对于金文学、甲骨学、古器物学和考古学的作用也很重要。 鉴于《尚书》的文辞古奥难懂,而少年儿童的理解能力有限,本文选编了《尚书》中的重要篇章,进行了详细的注解和生动的翻译,帮助小朋友们阅读理解。希望小朋友们能够在阅读中有所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