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分流(海外)》讨论了各家的论点,详细考察了18世纪欧洲和东亚的社会经济状况,对欧洲的英格兰和中国的江南地区作了具体的比较,以新的论证方法提出了具体的比较,以新的论证方法提出了许多创新性见解。《大分流(海外)》的基本观点是:1800年以前是一个多元的世界,没有一个经济中心,西方并没有任何明显的、完全为西方自己在内生优势;只是19世纪欧洲工业化充分发展以后,一个占支配地位的西欧中心才具有了实际意义。这本“加州学派”的力作,尽管在国外学界频频获奖,但之所以在引起这样的轰动,是因为这本书以中国与欧洲双向交互比较的方法,再次触动了国人最敏感的老话题我们这个长期以来在范围内一直保持的古老文明,到了近代究竟为什么突然“样样落后”地衰落了?
混迹金融界多年,看够虚拟数字和裁员后,柯纳希望能亲身体验活生生的世界贸易。于是,他卖掉房子,放弃高薪工作与城市生活。 怀揣2.5万英镑,他从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出发,在苏丹参与骆驼交易、用赞比亚咖啡换南非红酒、把辣椒卖给印度人、到中亚当马贩子、丝绸之路押宝和田玉、巴西伐木头……他用最古老的方式做生意,与最厉害的商贩杀价,时而亏得一塌糊涂,时而赚得盆满钵满。5个月后,他奇迹般地穿越金融风暴,收获5万英镑,同时也收获了不少宝贵的生意经与满坑满谷的好玩故事。 而这场本为逐利开启的旅程,越接近尾声,越让人领悟到生活的真相…… 这是一场、新鲜有趣的“环球买卖之旅”,它带领我们见识世界上一个个生机盎然的市场,分享做生意的各种秘诀,体验经济背后纷繁复杂的人类故事。
作为人口仅次于中国的发展中大国和重要的金砖国家,印度经济发展前景为国际社会所关注。国际社会有人认为,印度经济发展潜力比中国更大,经济发展前景比中国更好。本书在研究独立以来印度经济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印度经济发展中的自然资源潜力、人力资源潜力、科学技术潜力、商品服务市场潜力和资源管理潜力,同时深入分析了印度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人口问题、社会政治问题、基础设施问题和产业结构问题,客观地考察了印度挖掘经济潜力和解决发展问题的能力,并指出了印度经济发展前景。在作者看来,印度经济发展前景虽然并不悲观,但却没有国际社会有人认为的那样乐观。
在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日美经济磨擦发生了哪些变化?磨擦的领域和论争的焦点在哪里?解决的对策、成效以及对国际影响如何?全球化下日美经济磨擦出现了哪些新的特点?日美解决经济磨擦的手段对我国解决与主要贸易国的经济磨擦有何启示?入世后我国将要面临哪些经济磨擦?其总体态势如何?我国应如何应对?…… 本书首次将日美经济磨擦划分为五大类型:微观经济磨擦、宏观经济磨擦、投资磨擦、制度磨擦和技术性贸易磨擦,以全球化为背景,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视角,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全书逻辑清楚,结论明确,理论上有创新,政策含义明确,现实针对性强,对推进当代贸易磨擦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