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印度为例探讨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的未来,书中从各个角度深入分析了印度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并对比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阐述导致新兴发展中国家起飞夭折的内部和外部原因。中国可以以印度为参考,吸取印度的经验和教训,避免出现起飞夭折的情况。作者同时为中国提出了一些很有建设性的意见。
为了更好研究借鉴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的成果,进一步做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决定与经济科学出版社合作出版《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译丛》,望此项工作能为在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现代形式作出贡献。本书的一个基本前提是,所有相关关联的发展事态,只有从更长期的视角才能得到理解。值得强调的是,要想理解这些发展事态,还必须和另外一些力量联系起来,这些力量导致了世界经济在1973年—1995年间步入长期停滞状态,而这种长期停滞恰恰是紧随战后长达25年的经济繁荣而出现的。本书的主旨就在于,尽可能清晰地展示这种长期经济变迁与20世纪90年代初的经济强劲上升之间的关联。
曾几何时,优选化和科技浪潮看似正在消融民族国家的边界,地球村俨然来临。时移世易,如今在世界各地民粹主义者的汹涌推动下,贸易保护主义和民族国家以更猛烈的势头卷土重来。作为优选化、经济发展和政治经济学领域很有思想和远见的学者之一,丹尼·罗德里克早在21世纪初就提出了“优选化不可能三角”,预判了当下的现实。在《贸易的真相》中,他着眼于一个多元化的世界经济,用一以贯之的逻辑,冷静分析曾备受推崇的“不错优选化”如何扩大收入不平等、导致过早去工业化、加剧靠前社会分裂、威胁金融稳定。该书不仅澄清了关于贸易的种种谬误,还深入探讨了优选化和民族国家、优选治理和靠前治理、技术革命和工业化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强调思想观念的创新可以扩大政策选择空间,突破既得利益束缚,重建理性的世界经济。在当下优选政治经
本书研究的是1933年到1945年间的美英经济外交。20世纪20年代末A30 年代初爆发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那场经济危机摧毁了以金本位为基础的国际经济体系,作为旧体系领头羊的英国和当时早已成为世界经济体的美国都出台了各自的对外经济战略:以1934年《互惠贸易法案》为标志,美国意欲在国际经济领域实施一场“新政”,旨在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与国际和平;面对危机和每况愈下的国际地位和影响,英国选择退而自保的战略:放弃自由贸易,组成以英国为核心、以英帝国为防线的“帝国特惠制”。通过大量双边的支付和贸易协议,维持和扩展英国的经济势力范围。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战略决定了双方的必然遭遇。于是,围绕1933年的伦敦世界经济会议、1936年的英法美三方货币协定、1938年的《美英贸易条约》以及影响整个两战期间国际关系的战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