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欧洲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趋势,一个问题日益凸显,即“谁才能够对目前的这种发展趋势起到显著的影响,甚至控制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通过《精英与权力》的探讨,我们便可得晓答案,那就是精英。本研究立足于整个欧洲大陆,包括了东欧、西欧、南欧、北欧、中欧等区域,集中探讨了这些地区政治、行政、商业、科学领域的精英与权力之间的密切关系,《精英与权力》对于欧洲各个国家精英的分析,为我们解决某些问题提供了明确的答案,比如欧洲哪种类型的精英拥有的权力,哪种方式能够限度地推动他们的利益,以期达到精英、权力、社会之间的平衡。本书由米切尔·哈特曼著,由霍艳芳译。
本书从中印比较的视角,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印度经济社会多领域发展的现状态势。首先对印度经济发展的总体特征与趋势作了一个全局性分析,特别是印度的中产阶级和居民收入分配情况。接着,重点从各专题的角度对印度经济发展加以研究。一是以印度汽车为例,对印度汽车市场的投资环境、汽车产业政策、汽车市场供需状况等,从中印比较的视角作了详尽分析,特别是对中国汽车厂商投资印度市场提出了对策性建议。二是对中印工业化阶段的差异性及其背景和原因、印度社会保障制度的现实问题与改革措施、建立中尼印铁路大通道问题、中印巨灾风险管理制度、中印能源瓶颈突破战略与合作机制等一一作了学术层面的研究。最后,基于中印两个大国在国际关系和文化传承方面的可比性,探讨了政治文化因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林行止编著的《为什么西方经济越来越乱》选取了作者自2008年声称“转向社会主义”之后发表于报刊的40篇文章,都是写给财经人士和大众看的短评分析。作者语言平实,但往往能一语道中复杂经济问题的要害,在港台和大陆有着较高的影响力。
通观有文字可考的历史,男性与女性都在长途跋涉——为寻求贸易,为建立帝国,为追求信仰,为找寻奴隶!为什么一个如此分散的跨国体系需要如此集中其管理和金融?如果“ 脑力工人”能够方便地“电子沟通”,为什么在曼哈顿、东京和伦敦的CBD拥塞着全世界那么多的电脑屏幕?《全球化及其不满》聚焦全球化中北误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向度,深化对全球城市新体系和经济区新类型的理解。 萨斯基亚·萨森在《全球化及其不满》中,提醒我们注意,全球城市的新景观的一项重要特色是:一小部分专业人士与一大群低收入劳工这两组城市使用者的差距日渐扩大。在传统和现代的城市里,“风景”(文化上和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人的空间)与“本土”(被剥夺了资源的、无权无势的当地人的空间)栩互对立;但是,在以全球城市为代表的大都市中,“风景”与“
与格鲁吉亚的战争以及与乌克兰和其邻近国家的紧张局势,让俄罗斯势必要巩固它在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特殊利益区”。基于这些起伏不定的局势,人们对俄罗斯与其邻国的关系以及地区局势稳定的前景提出了质疑。 在《帝国之后:21世纪俄罗斯国家的发展与转型》一书中,特列宁提出俄罗斯需要放弃在后苏联的空间建立一个排他性的权力中心的理念。像其他前欧洲帝国一样,俄罗斯别无选择,只能将自己重新定位为一个全球性的国家,并成为更广阔的国际社会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特列宁对俄罗斯的愿景发生了改变。一个开放的欧洲太平洋国家在发挥软实力的影响和实现与前加盟共和国的完全和解方面是一个有价值的概念。尽管对此或许显得过于乐观,但特列宁也警告如果不能实现这一目标,那么替代的选项并不是一个新版的帝国,而可能是在国际舞台上最终走
本书以货币存量为主线,研究了美国1867—1960年近一个世纪的货币发展历程,及其对美国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作者通过对货币供应变化和通胀水平的因果关系的细致描绘,证明了货币政策对于一国经济运行的深远影响,尤其是货币在稳定经济周期中的重要地位。全书将繁杂详尽的历史统计材料与具有敏锐洞察力的经济分析地融于一体。书中许多视角独特的分析以及具有开创性的研究结论,例如作者关于1929—1933年大萧条的分析和解释,转变了人们的观念,深化了全球金融界对金融市场的理解。 本书被公认为是弗里德曼的影响最为深远和最突出的成就之一,是20世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不仅是经济学者不可或缺的研究参考文献,而且对于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特别是理解全球金融动荡及其政策走向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本书将告诉我们: 石油不仅仅是黑色的…… 它影响着我们人类生活和工业发展的各个层面,事实上,石油给所有东西都涂上了色彩。 石油能够带来钞票,能够导致战争,还能够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并决定其国际地位,它使这个世界变得缤纷多彩、五颜六色,所以,在本书中,作者以恰如其分的比喻为我们铺开了油业的宏大画卷,为我们展现了石油业这个世界最庞大产业的历史,并深刻揭示了其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自然、环境等之间的互动关系。他们用美元的绿色、石油的黑色、战争鲜血的红色、美国国旗的红白蓝三色,说明了美国在世界上拥有无所不在的影响力。同时,他们还给石油的深绿色、黄色、紫色、灰色、彩虹色赋予了不同的含义,认为它们代表着石油产业既有拜占庭式商业的阴险狡诈,又有天然而深远的全球化特征;既有与政府
“我们再也不能靠征税重塑辉煌了!” 尽管布什总统和奥巴马总统都为各自的政党摇旗呐喊,但他们应对危机的方法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布什—奥巴马的计划是一大败笔,因为该计划除导致数以万亿计的债务外没有发挥任何作用。这样的状况能否改变? 答案是肯定的!拉弗和摩尔坚决认为,“制定良好的经济政策并非难事”,重返繁荣完全有可能。在《繁荣的终结》一书中,两位作者主要讨论了低税率对经济增长的至关重要性;而在《重返繁荣》一书中,他们详细地讨论了另一些关键的问题:缩减各级政府的支出,重视债务减让和退休,吸引投资者重新在美国投资。他们认为,在美国,每个人都能“分得一杯羹”。
印度的发展奇迹可以与中国奇迹相媲美。由贾格迪什·巴格瓦蒂、阿尔温德·帕纳格里亚所著的《增长为什么重要(来自当代印度的发展经验)》梳理了印度自1950年起,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为避免各种副作用而做的有益尝试。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指明了印度发展的种种误区,细致地介绍了印度成功的深层经验,为发展中国家避免陷阱提供了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