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书紧密结合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宏观背景,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金融支持城市化的系统分析框架,对金融支持城市化的内涵、机制、阶段、模式等核心问题进行了全面研究,为分析城市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问题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研究视角。 2.本书立足于统一的分析框架,围绕人口城市化、产业城市化和空间城市化三大主线,研究了金融支持城市化的内在机理,并结合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提出了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金融支持路径,在理论上为相关问题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3.本书依据理论分析框架,设计了城市化指数和金融支持度指数并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统计数据对城市化与金融支持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测度了中国城市化和金融支持水平,并发现金融支持和城市化具有高度相关性。金融支持对中国
本书借鉴国际上最有代表性的“人类聚居学”和“人类居住环境科学”的研究方法,在介绍城市化一般内涵的基础上,系统探讨了城市化加速、向市场经济转变背景下的中国城市住宅发展的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制度环境、市场变化和未来趋势问题,并针对影响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城乡二元结构,当前城市住宅发展中出现的价格波动、资源短缺、空间分异等问题,以及国家对住房价格的宏观凋控,提出了“居住的社会公平重于效率”、“消解新移民的居住贫困化问题”、“国有房地产企业不应退出市场”等观点和对策建议。最后,本书以建设“宜居城市”城市为主线,探讨了住宅供应体系的构建、住房社会保障的完善、城市化区域的居住布局、件宅建筑形态的演变和曙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等内容。
2005年1月,由原人事部中国高级公务员培训中心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共建的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开设了市政规划与管理必修课程,出版了《市政管理学基础》(版)作为指定教材,并在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城市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作为参考书使用。在近一年的使用过程中,原书的基本框架和内容得到了使用各方的认可,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对此关心本教材的各方,特别是原人事部高培中心和中央电大的同仁们,给编者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2007年2月,结合新的形势和使用中收到的意见和建议,借重印之际对原书进行了修订,出版了《市政管理学基础》(第二版)。 2007年至2009年,是我国加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国民经济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特别是,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残奥会,国际形象进一步得到提升
主张遵从大城市化规律的声音,在当代中国,还是太弱小、太分散了,像一滴滴露珠,一滴落到知识干涸的大地上,就很快消失,无影无踪。因此,本书把这样的声音集中起来,汇聚了多篇城市化研究领域的精品文章,试图使一个个弱小的声音集聚起来,滴水成溪,汇聚成河,为中国大城市化的道路指明方向。
本书结合外城镇化进程中的经验和教训,针对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从规划城镇化布局、土地集约高效化利用、绿色城镇生态环境体系建设、城乡一体化、农民工市民化及相关配套建设等方面阐释和提出了很多科学性的理论和建议,以期能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及决策者在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上提供帮助,不断提高我国城镇化水平,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中“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的目标。
本书以“空间性、技术性与社会性”的路径建构气候变化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以“空间性”为核心,回归对城市作为一个高度复杂的空间和社会经济综合体的完整视野,并围绕上海的城市案例展开深度解读与剖析。 本书可供城市政府部门决策者,尤其是规划、建设、环境等核心职能部门的决策者使用,也可供城市学科行业内的学者、大型地产集团管理者及对低碳发展感兴趣的公众使用。
中国经济的“发动机”集中在县域,县域经济的基础却在镇域。为此,广东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富县强镇”目标。 顺德的容桂是中国镇域经济的佼佼者,从中国个亿元镇到工业产值超千亿的镇,容桂一直靠“内源型”经济完成了这个跨越。 本书从经济、文化和历史等多维角度,对容桂的草根工业化过程进行原生态描述,对商人群体创造财富的故事进行还原,对不同产业形态的商业模式进行分析。比商学院企业案例更精彩的产业故事和企业故事,是表达容桂镇域发展最动人的细节,也是本书一大亮点。
中国经济的“发动机”集中在县域,县域经济的基础却在镇域。为此,广东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富县强镇”目标。 顺德的容桂是中国镇域经济的佼佼者,从中国个亿元镇到工业产值超千亿的镇,容桂一直靠“内源型”经济完成了这个跨越。 本书从经济、文化和历史等多维角度,对容桂的草根工业化过程进行原生态描述,对商人群体创造财富的故事进行还原,对不同产业形态的商业模式进行分析。比商学院企业案例更精彩的产业故事和企业故事,是表达容桂镇域发展最动人的细节,也是本书一大亮点。
本书介绍了泽国镇的发展历程,描述和分析了泽国镇目前的经济社会状况,包括泽国镇的专业化、产业化与农业发展,工业发展与产业集群,第三产业的发展,城镇化发展,财政收支状况,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卫生、环境,人口管理和劳资关系,执政能力建设等方面。通过分析和描述,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和规划建设。这些政策建议,不但对于泽国镇本身的长远发展有帮助,而且也为全国相同或相似条件的地方发展经济,改善社会条件提供了的参考;同时,书稿中对泽国镇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也可以为其他地区所借鉴,至少可以有所思考。
秉承现代经济理论的系统闸释、提炼和扩展应用,本研究通过系统的规范与实证分析对创新型城市的发展及其战略框架进行了全面论证。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本研究采取了结构化、层次化和多重视角的分析结构,既有“横向”的基于国家维度的跨国比较分析,也有“纵向”的基于历史维度的跨时期比较分析,整个论证过程不仅符合现代学术研究的规范,而且逻辑清楚、内容严谨、结构周密、论证有力。本研究在多维视角下得出的关于中国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若干结论,不仅填补了相关领域的诸多理论空白,而且对中国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未来实践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住房政策与城市劳动力市场》由毛丰付编著。 住房政策在城市劳动力市场调整的激励机制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其中的运行机理与政策含义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和研究。《住房政策与城市劳动力市场》立足于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人口流动和居住空间矛盾的流迁背景,结合住房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互动机理以及杭州市微观数据和全国城市宏观数据,对城市住房制度安排的劳动力市场效果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