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上篇尝试将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与我国粮食政策实践相结合,从制度变迁角度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政策的演变过程、影响因素、绩效进行分析,从而揭示粮食政策演变特征、调整边界与政府在粮食问题上的行为逻辑。本书下篇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现状、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从供应链的角度剖析了我国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的特点及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借鉴其他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中的经验,提出改革与健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对策。
当前中国行政直接介入的承包地流转只能产生短期效应。在土地已过度非农化的背景下,应按照城乡建设用地总量平衡的思路来引导农村建设用地流转。 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的真正建立,需要以城乡土地适用相同的配套制度和政策为条件;要满足城镇规划区外集体经济组织土地发展权的价值实现,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远非,需要构建农村建设用地的异地流转机制。 目前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直接确立土地非农发展权的制度安排存在缺陷,造成了城镇规划区内外的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权益不平等,应赋予各集体经济组织平等的土地发展权,通过发展权交易实现各集体土地所有者平等的土地权益。 农民集体的土地权益不能保证的根本原因在于集体经济组织实体虚化,应借集体土地确权之机重构集体经济组织实体;而征地制度改革、界定土地非农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粮食价格飞涨。粮食,终于演化成一种悄无声息的武器。现在的粮食危机,是一场富国通过不合理的“国际规则”,向穷国转嫁经济危机的财富掠夺。它不是流血的战争,但结果可能比流血更残酷。粮食是经济的命脉,它的力量是足够惊人的,世界粮食计划署在2008年4月22日发表声明说,粮价上涨就像一场“沉默的海啸”,使全球1亿多人深陷贫困之中,世界粮食计划署正面临着成立45年来的一次挑战。在这次挑战中,中国是能独善其身还是会陷入困境?世界的经济是会继续蓬勃发展还是转向下坡路?本书将一一给出答案,并能让读者对粮食战争有更清晰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