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视角,回顾了中国种子产业的发展历程、种子垄断经营的形成及其竞争特点。中国种子产业长期在计划经济框架下运行,国有种子公司机构臃肿,政企不分,体制改革步履艰辛。论述了国有种子公司改革遇到的窘境是产权结构问题,改革的出路在于产权多元化。民营种子公司以及股份制公司代表中国种业的发展方向,但必须从家族式管理体制中解脱出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本书还就育种体制、上市公司、种子法规、知识产权、品牌营销等问题分章进行了论述;介绍了世界种子产业的发展成就、种子立法和执法管理经验、跨国种业集团公司全球化战略以及中国加入 WTO后种子企业改革的新动向。书末附有1949-2001年中国种业发展编年史。
《甘肃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研究--基于产业链管理视角的研究》是在产业链理论研究及理论基础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农业产业链研究和应用的成果,研究对甘肃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启示。 从甘肃实际出发,《甘肃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研究--基于产业链管理视角的研究》运用理论分析法、问卷调研法、实证研究法、计量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多种分析方法,剖析马铃薯、制种、畜牧等几种代表性的特色农产品产业链的现状和制约因素,基于产业链管理的视角对甘肃代表性的特色农产品马铃薯的价格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实证分析产业链管理对甘肃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的作用,设计甘肃省具有代表性的几种特色农产品产业组织链、价值链、信息链和物流链的管理模式,提出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农产品物流链、价值链和产品链的优化及整合途径,从产业链管理的
本书紧扣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要求,系统性地回顾中国农业农村发展演变历程和不同时期的政策特点,从区域经济、产业经济、组织制度、生态环境、基层治理、社会文化六个维度全面分析总结了“三农”发展的相关理论,并结合外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的实际案例,深入探讨了我国推动乡村振兴的重点和路径。同时,本书对乡村振兴规划的编制与实施也进行了理论探讨与实践探索,并对我国乡村振兴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本书较为系统地对乡村振兴的重点内容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对新时代我国推动“三农”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
《大国地权: 中国五千年土地变革史》是一本讲述中国从农耕社会到现在的土地制度变革的书。 它立足当今热论的土地问题,分析了中国土地制度的变化,如周代的“分封建制”和“不籍千亩”,北魏的“太和改制”、明代的一条鞭法、清代的“摊丁入亩”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土地制度变革,并最终结合研究成果,提出对未来中国土地制度变革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