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并不只意味着对利益的追逐,还应具备对社会公平的观照。理想的金融体系,应当既能从经济功能层面实现资金效用大化,又能从社会功能角度促进财富公平分配和社会整体福利大化。随着以金融市场公平进入、金融交易公平进行和金融福利公平分享为基本内容的金融公平理念的勃兴,金融公平开始成为与金融效率和金融安全并列的价值目标。金融公平的实现并非仅凭市场机制自发调整即可完成,亦不能寄望于金融市场主体的道德自觉,必须要依靠法律制度的有效规制。
本书通过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观察来透视一个基层群团组织的转型。全书一方面从失能的法团视角来分析作为群团组织的妇联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探索它如何重新自我赋能和激发活力;另一方面也从第三部门的视角来看基层妇联如何鼓励和支持女性社会组织的发展,通过描述它如何开展能力建设和公益创投,分析了它如何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形成女性社会组织的合作网络。
当下中国,税收法定快速进阶,税法规范愈加繁杂,规则丛林现象日趋严重,税收法治意识提升极为有限,直接延缓了中国的税收法治建设。《税收法治意识的生成》在此背景下,提炼并系统阐释税收法治意识生成这一核心命题,基于税收宣传的整体考察,揭示税收法治意识生成的真实实践,厘清税收法治意识的本体语义,构建税收法治意识的生成机理,评估税收法治意识的法源和权义环境,进而寻求税收法治意识生成和进阶的未来路径。《税收法治意识的生成》的出版既有助于构造“纳税法治意识、征税法治意识和用税法治意识”三位一体的税收法治意识整体观,又有益于展示税收法治意识论题的“领域色彩”和“理实一体”的独特品格,还有利于呈现“税收法治意识生成”的立体镜像。该书的出版程度上驰援了加速推进的税收法治中国建设,补足了学界对这一
本书是作者结合十多年港珠澳大桥行业法律实践经验而撰写的关于行业法治的学术专著。行业法治此前还只是一个概念,学界对行业法治及与之相关的行业法的研究成果还少。作者在书中阐述了行业法治概念的各组成部分,从行业法治的外部视角论述其产生基础,从行业法治的内部视角分析其基本要素。本书初步搭建了行业法治的理论框架,为法治社会理论探索新的建设途径。
本书对企业在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上市,以及企业重组改制后申请上市的路径、法律依据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阐述。 本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务性,以企业上市为案例,对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以及解决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评述。应该说这些实例堪称企业上市案例中的经典,作者对这些富有代表性企业上市历程的精准评析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运用体现了作者在做企业上市过程中经济法律根底较深。
征信在本质上是信用信息服务,在实践中表现为依法采集、保存、整理、分析、使用和传播有关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个人征信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个人征信制度的建立和规范化势在必行。本书从研究各征信国家的个人征信发展轨迹入手,着重研究这些国家征信机构、监管、立法的特点以及背景原因,以及个人权利保护法律的共同趋势和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个人征信制度建立过程中的法律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完善我国个人征信制度的建议。
《保险法约定行为义务制度构造论》是对保险法上约定行为义务制度的全面论述和系统构造。以完善我国保险法上风险防控机制为研究目的,从对我国目前保险法风险控制方式的规范、理论和实证考察着手,证成引入约定行为义务制度对于完善风险防控机制的必要性和正当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既有法律传统与规范语境,从宏观层面构建约定行为义务的制度框架,从微观层面设计约定行为义务的制度方案,同时辅以结构性的约定行为义务条款规制机制,以呼应保险消费者保护原则的价值导向,实现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利益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