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世纪前,地球上大部分土地要么归传统社会共有,要么属于君主或教会。工业革命使这种土地所有制模式成为历史,旧有的生活方式随之消失。私有产权观念的发展,使得人类和土地的关系发生巨变。土地制度这种创造性同时也破坏性的文化力量从何而来? 土地私有权的观念促进了市场经济与个人自由的发展。有些地区如中国、俄罗斯和伊斯兰世界则发展出完全不同的土地所有制结构,呈现出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治理模式。本书通过丰富的案例,详细的史料,清晰地记述了世界各国土地所有制的变迁,及其对人类社会的深刻影响。
《亚太地区发展报告(2009)》分析了亚太地区2008年以来的总体形势和若干热点问题,描述了该地区区域合作和次区域合作的进展情况,并就若干专题进行了探讨,还汇总了本地区该年度的主要经济数据。总体而言,2008年亚太地区局势平稳,但问题亦不少。经济方面,金融危机进一步加深;政治方面,一些国家发生了政局波动,如泰国、巴基斯坦等;安全外交方面,一些潜在热点表现比较平稳,但非传统领域仍面临挑战,如印度孟买恐怖袭击等。2008年以来,亚太区域合作和次区域合作进展顺利,如大湄公河区域合作、泛北部湾合作等。另外,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东亚金融合作步伐明显加快。尽管国际金融危机为本地区的发展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但也给有关国家加强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机遇。进行国际金融体制改革、扩大彼此经贸合作及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将
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货币,“钱”,或者说“纸币”似乎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了,可果真如此吗?只有1/10的人可以准确说出当前的利率;只有1%的人可以准确说出常用的借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只有1/1000的人可以理解信用卡利率的计算公式……最耐人寻味的事:只有不到1/10000的人可以说出每天使用的各种面值纸币的图案细节。人们更多的是依靠“重量”和“手感”来判断硬币,用“声音”和“手感”来判断纸币,但最根本的是靠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在“钱的世界”人们判断做一件事的标准是什么?答案令人吃惊——我们中只有极少数人真正去思考做某件事是否“有意义”,绝大多数人都去思考做某件事是否“有回报”。在历史的哪一个诡异的瞬间,“有意义”被偷换成了“有回报”?大冬天光着身子,用手狠狠地拍击水面,然后哈哈大笑尽可能长时间持续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共十四章内容。部分,简述了制度经济学理论及外汇制度变迁的经济环境。第二部分,在明确外汇制度及其变迁的概念的基础上,先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1949--1993年)的外汇制度变迁,后将本书主要研究的十年变迁过程(1994--2004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分别阐述,向读者展现了外汇制度变迁的全过程。第三部分,从五个方面分别介绍了外汇制度变迁对我国金融、经济发展及安全的影响,总结了这一变迁过程中的缺失。第四部分,在前面论述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关于外汇制度改革的建设性意见,如建立活性汇率制度、完善外汇决策与监测系统。 本书回顾了1994--2004年十年间我国外汇管理制度的变迁,详细分析了外汇管理制度变化对我国金融、经济发展和安全的影响,在总结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对我国未来的外汇制度改革进行了展望。通过
《中国近代海关史》一书,作为中国海关学会历史丛书第一部,于1987年在中国展望出版社出版。其次,在《初探》基础上,开展中国近代海关史前期的系统研究。 清政府税务处的设计,虽然改变了海关的隶属关系,收回了部分海关权力,却不改变英籍总税务司统辖全国海关的现行制度。由于这制度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结果,中国政局一变化,时机一到它又故态复萌,东山再起,而且随着政局的持续混乱,来势更加凶猛,这是清政府保留英籍税恤司现行制度的结果。 本书从辛亥革命税务司接管中国国土最后消失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