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祥、吴太昌主编的《中国近代经济史(1927-1937上中下)》内容介绍:本书是“九五”哲学社会科学国家重点研究项目,是《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的后续,全面考察和探讨1927—1937年,即国民党政府成立初10年间中国经济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特点。本书写作采用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是,集思广益,汇聚集体智慧和发挥个人专长相结合,在课题组全体成员深入讨论、共同确定全书体例和写作提纲的基础上,各成员分工撰写章节,主编协调和修改、提炼定稿。
作者王仲荦先生,史学界名流,专旅于魏晋南北朝晋南北隋唐五代史,从他生平著作来说,他学识渊博,上起先秦诸子百家,下到近代史孙文、章太炎、陶成章,都能以史家的角度作出娓娓动心的报告,或写成史论。 本书汇集了我国先秦至宋代有关物价的一些资料。宋以前为作者原稿,宋代部分系据作者搜集的卡片整理而成,作者在资料的选择上颇具用心,特别是宋代部分,有些不常见的资料,对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侧面——物价史,不无裨益。本书的内容有汉代物价考、汉晋河西物价考、魏晋南北朝物价考、唐五代物价考和唐西陲物价考等。
在过去的40年间,中国经济令人瞩目的崛起,令许多长久以来关于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既定假设遭遇挑战。在整个前工业化时代,经济繁荣对于中华帝国的延续同样至关重要。在18世纪之前,欧洲优选地区所具备的部分特征,如高效的农业以及成熟的市场等,也同样在中国的经济中显现。但是,在许多方面,中国的前工业化经济又背离了西方的发展道路,比如中国一直将灌溉农业置于中心地位,同时也在家庭结构、产权、商人地位、货币政策以及财政政策等方面异于西方。 本书共分9章:青铜时代的中国经济、从城市国家到君主、统一帝国的经济基础、豪强社会与庄园经济、汉族与游牧民族的融合及中国的再统一、唐宋变革时期的经济转型、江南经济的全盛期、市场经济的成熟、靠前危机与优选挑战:帝国经济的重构。万志英教授对自青铜时代至20世纪初
本书包括了从资本主义关系在各主要国家产生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这一历史时期。共分为四篇,篇为资本主义确立和上升发展时期,第二篇为帝国主义形成时期,第三篇为资本主义总危机时期,第四篇为苏联社会主义的初步改造, 战时共产主义 和转向 新经济政策 时期。前两篇册属于近代部分,后两篇属于现代部分。 本书认为,占世界广大地区拥有众多人口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在世界近代现代历史中具有重要意义。外国近代现代经济史必须对他们的经济发展历史给以正确的阐述,指出它们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揭露资本 帝国主义国家对它们的剥削和掠夺,战时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为反对资本 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而进行的长期的英勇不屈的斗争。
上海总商会作为近代上海的一个重要组织,其资料对近代史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此前我社已和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合作出版了《上海总商会组织史资料汇编》(上、下二册),《上海总商会议事录》(1-5册),在海内外史学界以及相关研究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历史科学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是它的实证性,进行史学研究除了要有正确的理论和方法外,最重要的是要有可靠、丰富的史料。离开了史料的发掘和利用,史学研究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就不可能成为科学,任何一位严肃的史学工作者都会非常重视对史料的发掘、收集和利用。作者正是这样努力做的,而且很有成效’很有特点。从未书可以发现,他的每一项研究成果都是在发掘、利用大量史料的基础上来完成的,而且他利用的史料许多是未曾面世过的新鲜史料,这是很不容易的。正是得益于大量新鲜史料的发掘和利用,使得他的研究成果得以建立在坚实的史料基础上,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说服力,这也是他的研究成果往往能独树一帜、成一家之说的重要原因。他在《论“北碚扶植自耕农示范区”》一文的导言中说:写这篇文章不仅是要就这一课题的研究提出一些“
'《中国财政通史》以丰富、准确的史料为依据,以记叙和分析中国财政的发展脉络及其发展规律为主线,在充分吸收多年来中国财政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准确、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历史上财政管理机构和财政管理制度的演变及其成败得失,总结了中国历代财政改革的经验和教训,论述了历代财政对当时经济、政治、军事、社会等方面的影响。从而使人们对中国财政( 从先秦到改革开放告一段落) 有了一个正确和清晰的认识和了解。本书为第六卷讲述了明代时期的财政史。
梁方仲教授是我国当代经济史学家;是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奠基人之一;是我国最早以现代统计学和社会调查的方法进行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开创者之一;也是利用地方志、档案、族谱、契约、文书等非正史资料研究“王朝制度和地方社会的学者最成功的一位”。他毕生追求学术研究的自由和独立,努力从事中国社会经济史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撰写了数百万字的论著,尤以明代赋役制度研究最为精深,被誉为研究“明代赋役制度的世界权威”。他潜心研究,博览群书,取材宏博,勤于笔耕,严谨治学,勇于探索,其论著阐述精邃,论断周详,眼光超前,具有真知灼见。 《梁方仲文集》(以下简称《文集》)按论著的内容归类编辑成八册:册是《明代赋役制度》,第二册是《明清赋税与社会经济》,第三册是《中国社会经济史论》,第四册是《明代粮长制度》(校补
本书可谓汇聚了滨下武志教授亚洲贸易方面的主要成果,围绕中国和亚洲纳入世界经济探讨了许多关键性的问题,包括从海洋的视角透视中国、亚洲和世界经济,亚洲的内部贸易,中国的国家财政和朝贡贸易体系,银行和金融,海关等等。他带着批判的思想重读亚洲经济史,从朝贡贸易,以及与此相关的白银流通、通商口岸网络、金融网络形成和发展的角度重新诠释了16世纪以来东亚地域体系与世界经济的演化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