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查默斯 约翰逊从日本国内体制和其核心决策机构 通产省的沿革及作用的角度分析的关于日本战后经济腾飞的 奇迹 。本书循历史进程,以实施产业政策的政府部门建立的1925年为起点,至1975年结束,通过通产省的沿革史及其间产业政策的讨论和博弈过程,阐明了该部门战前、战后在人事、组织上的直接连续性,终揭示出日本模式的四个要素:精干的公职队伍、保障公职队伍合法高效行政的政治制度、完善靠近市场经济规律的国家干预手法、具备像通产省那样的领航机构。
这是一本普及人类文明发展中重要的一环 税收历史的图书。 从苏美尔城邦时代到今时今日,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到黄河流域。7000年来,向民众征税一直是全世界各个王朝和国家维持生存重要的方式。大部分战争爆发、权力更替都因税收而起;每一次科学进步、制度革新又影响着税收的制定。人类文明就在两者的斗智斗勇之中发展和推进。 在本书中,作者从全新的视角,跨越千年的时空,从人类文明萌芽开始到现代社会成形,用风趣的语言讲述了关于税收的起源、发展和现状;用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和案例对世界各国的税收发展史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折射出人类进步的艰辛和文明发展的伟大,是一部集知识性和趣味性的优秀读物。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开始相信:经济增长没有界限、社会进步不会停滞。人们怀有一种脱缰野马般的乐观情绪,认为一切经济和社会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人们忽视了经济繁荣和生活水平改善所需的基础正在日益松动、逐渐瓦解。史无前例的经济扩张时代黯然落下帷幕,而背后是各种影响力的汇合作用。人口增长放缓和人口老龄化,生产力发展和创新增长日益放缓,水、食品和能源等关键资源的短缺迫在眉睫,再加上人为因素造成的气候变化和天气条件,使得上述金融困境祸不单行。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增长放缓,是另一个阻碍因素。受益于全球经济增长,并在全球经济增长中成为中坚力量的新兴市场的发展速度如今也在放缓。 本书以宏观的视角剖析了从二战后至今全球经济的发展,犀利地解释了我们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我们又是如何让这
二战前, 日不落帝国 的荣光已日趋暗淡,但一场 黑色黄金 石油的革命在二战的硝烟中悄然兴起,铸就了战后英国工业发展的新篇章。 本书回顾了1940年以来石油塑造下的英国工业进程。二战推动了英国从煤炭大国快速转型石油帝国。二战后,依托英国石油公司和壳牌公司等石油巨擘,英国从海外各地汲取石油血脉,支撑起其工业的蓬勃发展。但而今,在脱欧、气候危机等的影响下,石油产业正从英国中心舞台淡出,同时一些地区正在经历去工业化。英国未来的工业经济将何去何从? 一部优雅而独特的英国能源和工业史。
工业革命一直是经济史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研究西欧商业扩张、工厂崛起、煤铁生产、劳动无产阶级化、工业资本主义的诞生和全球传播的历史关键。然而,近年来,人们对工业革命的看法发生了巨大变化。 本书通过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结合对消费、物质文化、科技和文化历史的研究,从更广泛的全球视角出发,为基于使技术创新和知识传播成为可能的全球互动之上的工业革命作出了解释。通过这一新的视角,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工业化进程实际上比我们此前了解地开始得更早,持续的时间也更长。 通过反思过去一代经济历史学家关注的主要问题,本书为读者呈现了有关工业革命的Z新研究,并为未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英国经济处于非常奇怪的矛盾状态:它既是世界上成功的经济体之一,也是欧洲落后的经济体之一。就人均GDP而言,它是领先的,但生产率水平却比发达经济体要低得多。随着新冠疫情的暴发,英国陷入经济衰退,作者认为英国的经济衰退并非因这一件事造成的,而是由过去200多年的历史形成的。在观察英国经济在过去两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作者邓肯 韦尔登探讨了200多年来政治家和经济学家所采取的(或未采取的)选择,并揭示了这些选择是如何塑造了英国所有人所面临的结果和未来的。 本书讲述了从工业革命时期到2020年疫情期间,英国的经济和政治如何相互作用的故事。皮尔、格莱斯顿、艾德礼和撒切尔等少数政治家成功地塑造了经济,但被经济影响的远不止政治。19世纪40年代的皮尔和科布登关于经济开放与主权之间的平衡的争论在英国退欧后重新出现。
此书描述了印度自20世纪70年代至当前的经济发展图景,同时介绍了印度各方围绕国家未来发展的经济改革策略和措施正在激烈辩论的热点问题,例如:印度发展政策、科学技术对印度经济发展的作用、印度汇率管理机制、印度全球化以及印度其他经济治理等问题。 印度央行前行长比马尔?迦兰,基于扎实的研究、详实的数据与丰富经济管理经验,向读者展现印度经济的历史、现在与未来。
在18世纪的波士顿和纽波特,信用关系是经济网络的基石。随着市场交换的速度加快,基层法院需要处理的债务纠纷越来越多。与此同时,航海和服兵役吸引了一些人离开家园,有些人再也不会回来。在这一经济转型时期,男性户主的缺失迫使新英格兰人解决一个紧迫的问题:谁将管理并维护相应的金融关系? 史料决定了文件当时形成的意义,也塑造了我们当下对历史的解读。当我们将生锈的大头针从某份卷宗上拿掉,或将已经变硬的绳子解开时,那些杂乱无章的历史资料便活了过来,为我们呈现出一个关于信用的真实世界 女子和男子经常有生意往来,女子从事信用活动和债务诉讼也是家常便饭。 妇女从事信用活动有助于对抗人口失衡和经济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也稳定了新英格兰地区的政治经济。在这个世界里,女人和男人一样,都是技术娴熟、不可或缺的贡
本书作者为日本学者长野朗,由胡雪翻译。全书以作者所收集到的史料为依据,探讨了中国有无资本主义发生及其形态、特征等,就中国的产业概况、限制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近代以来促进中国资本主义发达的国内外主要原因等进行了探讨,对资本主义发展史进行了颇为细致的梳理,具有较高的出版价值。
《口述历史改革》(下册)分为三篇,由37位口述者叙述了22个改革事件。苐一篇关于财税金融体制方面的改革,包括选派人员出国考察、建立苐一个出口加工区蛇口、创办4个经济特区、搞1个更大的特区(海南)、开发开放浦东、举办博鳌亚洲论坛(海南)、加入世贸组织、推进 一带一路 倡议、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经济特区从特别关税区到自由贸易港。第二篇关于行政体制改革与民主法治建设方面的改革,包括回顾行政体制改革和大部门体制改革历程、 一国两制 的提出和执行、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提出 依法治国 、公社 撤社建乡 、成立苐一个村委会。第三篇关于文化、教育、医疗、住房等体制方面的改革。书中作者所述都为作者亲身经历,让读者在感受改革举步维艰、如履薄冰的同时,也为改革的浴火重生、凤凰涅盘感到震憾和骄傲。
在这本内容生动且广泛的书中,作者为读者详述了英国从20世纪60年代的英镑贬值危机到脱欧危机的动荡发展历程。在讲述英国经济在这50年中从一个危机转向另一个危机的过程时,作者不仅穿插描述了其成功职业生涯中亲历的英国财经领域的各种轶事和回忆,还分析了英国脱欧是英国经济迄今面临的又一分水岭的原因。此书为读者提供了了解英国经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独特视角。
本书以工业革命为线索,从 与地区角度,以时间为序,将欧洲经济与同时期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等国的发展相比较,为读者提供了自1700年起欧洲经济、政治、社会历史的整体框架和发展脉络。本书源自作者于博洛尼亚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狄金森学院教授多年、广受 学生欢迎的同名课程。不同于其他研究该主题书籍的鸿篇巨制,作者从数百篇文献资料中提取重要的部分,浓缩成这本精简、透彻、易读的《欧洲经济史》。书中很多观点另辟蹊径,无论是经济史专业师生还是对欧洲经济感兴趣的读者都将获得启发。
以往对近代黄河上游区域的农村社会经济研究,多认为社会经济破败不堪,民不聊生。随着学术环境的宽松和研究视野的扩大,学界开始肯定民国时期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本书即以近代化、现代化视角,考察近代以来尤其是民国时期黄河上游区域农村经济问题。
上海钱庄是近代中国典型的本土金融机构,在其延绵存续的200余年里,经历了频繁的政局动荡和金融风潮,在机遇或危难面前,上海钱庄的每一次选择,无论是进取、抗争,还是顺应、改革,都将上海钱庄的存续演绎成一部跌宕起伏、生生不息的历史。上海解放后,面临又一次的社会转型与制度变迁的新时代,上海钱庄又将如何自处,做出怎样的选择?本书从多视野和多层面,以递进式的分析,考察上海钱庄在1949-1952年后时光里的生存状况,并阐释其终融入大时代的必然性。对于金融机构从业人员、高校金融专业师生,以及金融史爱好者都有一定的帮助。
京城临安,一座繁荣繁华的“地上天宫”。临安是全国*的手工业生产中心。南宋临安工商业发达,手工业门类齐、制作精、分工细、规模大、档次高,造船、陶瓷、纺织、印刷、造纸等行业都建有大规模的手工业作坊,并有“四百一十四行”之说。临安是全国商业为繁华的城市。城内城外集市与商行遍布,天街两侧商铺林立,早市夜市通宵达旦;城北运河樯橹相接、昼夜不歇;城南钱江两岸各地商贾海舶云集、桅杆林立。本书重点研究南宋时期临安工商业的发展。
在人类历史上,很少有哪个时期像工业革命时期一样,发生如此重大的改变:工业革命改变了重工业的地位,改变了国家劳动力,通过交通和通信网络把城市和乡镇联系起来,同时还对医疗界影响深远。在农村向城市转化的过程中,它推动了出行、 照明、生产制造和食品生产业的发展, 永久性的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稳定的定期给许多人带来了信息、旅行和社会流动的自由 和16世纪大不相同,现代社会的基础在17世纪被牢牢奠定。 本书介绍了1700年至1860年间发现的主要发明。这是科学与技术开始在现代生活中发挥作用的时期。从1709年的*家铁铸造厂的出现,到1859年开始苏彝士运河的建立,作者详细地讲述了工业革命期间诸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发明和一些大大小小的发明,包括飞梭、铁桥、疫苗接种、戴维灯、液压起重机和*条跨大西洋电缆等。书中的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