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是高等职业教育财务会计专业系列教材之一。 本书共有九个项目,包括认知审计职业、接受审计业务委托、编制审计计划、评估与应对审计风险、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审计、货币资金的审计、完成审计工作与出具审计报告。本书系统介绍了审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各项目均由职业能力目标、典型工作任务、任务引例、知识准备与业务操作、引例解析、项目小结、项目习题与实训等组成。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类专业教材,也可作为社会相关人员培训用书。
《乡村旅游业持续发展研究》运用文献追溯、理论演绎、深度访谈、博弈论方法和案例研究等方法,基于相关理论,系统研究了乡村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理论框架、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与综合评判、乡村旅游产业不同利益主体博弈、乡村旅游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建设与综合评估、乡村旅游持续发展配套机制等。
平台正在主导世界经济。如今有价值的新兴企业多数是平台企业,它们打破了传统大企业的垄断,将主导21 世纪的经济。与20 世纪的线性的价值链不同,平台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平台商业模式围绕核心交易的概念,衍生出功能,帮助生产者和消费者这两个群体相互连接、促成交易、创造价值。平台产生了新的垄断,但是它并不会像传统垄断那样控制资源和生产,而是试图将尽可能多的人联系在一起。 《平台垄断》将帮你透彻平台的九大种类、功能,网络效应的五个阶梯,在初创期激励新用户加入的三种手段,以及有关创建平台的一切!
哈耶克在本书的序言中这样谈这本文集的内容的:“初看上去,收集在本书中的这些论文所关注的论题似乎是各不相同的,但是我希望读者很快就能够发现,其中大多数论文所讨论的问题实际上密切相关的。的确,这些论文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从道德哲学的问题到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问题;从经济政策的问题到纯经济理论的问题;但需要指出的是,在大多数论文中,我却是把上述问题当作同一核心问题的不同方面来看的。……”
本书是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以下简称农研院)今年科研成果的汇集,包括农研院设立的重大课题、重点研究课题和应急课题等共15项。这些课题由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主持承担,研究内容重点围绕农业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涉及现代农业、土地问题、农村基础设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新业态、乡村治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农村金融等方面,为坚持农业农村发展,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具有重要决策参考价值的政策建议。
本书全面、系统地梳理了近年来出台的强农惠农政策,从农业生产支持保护政策、农产品生产和流通政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政策、农业绿色发展政策、农业防灾减灾政策、农村土地政策六大方面,对现行政策进行详细讲解,语言通俗易懂、形式生动活泼,既可作为农民教育培训教材使用,也可作为农业从业者实际生产经营中的参考书。 为了增强实用性、可读性、可操作性,便于农民朋友了解掌握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用好现有政策助力自身成长发展,本书对各项政策本身的发展脉络、出台背景等不做大篇幅介绍,重点讲解政策适用对象、适用范围、补贴标准、注意事项等,辅以大量实践案例,并用表格、图片等形式,呈现了政策申请流程。此外,书中还在开篇设置了“强农惠农政策在线课堂”板块,对重要政策配套建设了专家讲解视频,读者扫描书中,即
本书由海南省社会科学院组织相关专家撰写,主要梳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情况。本报告把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放在全面形成开放新格局的框架下进行研究,核心是在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中如何实现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提升。其应用价值,一是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如何为企业同时经营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提供制度平台,改善营商环境;二是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如何为区域均衡发展提供制度平台,这需要通过对自由贸易港的布局研究分析自由贸易港的区域经济效应。 本书全面梳理了海南经济、社会、文化、贸易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指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成绩,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发展提出有对策性的政策和建议。
本书初步构建了农业区域发展学的框架体系,包括上、中、下三篇。上篇系统阐述了农业区域发展学的基本概念、研究领域及农业区域形成与发展、区域分工与区域协调的相关基础理论;中篇探讨了农业区域划分与区域布局、区域资源评价与区域市场分析、区域农业及其关联产业发展战略与规划的相关研究方法;基于农业区域发展学研究的交叉学科性质,下篇着重阐述了中国区域农业的功能及其资源、环境基础和区域调控问题。 本书是区域发展、农业经济、资源环境领域具有开拓性、创新性的学术著作,既可供农业、经济、资源环境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者参考,也可供相关专业研究生和高年级大学生使用。
该书在对城镇化、生态文明及其关联性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洱海流域特色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历程,探讨区域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机制创新、模式创建和制度保障等推动、促进特色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通过理论和实践研究,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将生态文明贯穿其中的任何一项经济社会实践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内容。作为一项复杂的经济社会实践活动,城镇化要以生态理念文明为指导,自始至终坚持生态行为文明,并以生态制度文明作为保障。正确处理好农村土地利用、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与特色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能有效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