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广东的农业与环境: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是“广州史志丛书”系列之一,全书分为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的耕地;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商品性农业的发展及其限度;明清珠江三角洲的动植物资源的演变;明清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变迁的技术应对——以三种类型的农业工程与水患的关系为例等内容。
《城市更新:城市发展的新里程》作者于今是近年来活跃在城市研究领域的新锐学者,正如作者所说本书是作者近几年的调研笔记、已发表的文章和完成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本书的重要意义在于比较系统总结外城市更新的理论进展和具体案例,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具体机制上也对城市更新展开了创新研究。所以当作者要求我帮其写序的时候,我欣然接受。一方面是鼓励新一辈年轻学者的不断探索,另一方面也希望有更多的学者能够参与到城市更新的研究工作中,丰富我国城市更新理论体系。
本书通过对2020年以来中国城市建设投融资行业重大政策和市场环境变化的分析,结合行业特点,在借助大量数据分析和案例总结的基础上,围绕提高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解决城建项目投融资问题和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等目标,形成了城投行业在未来发展趋势、业务发展与创新、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与完善、数字化转型、平台公司整合升级、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专题性报告,为行业发展和政府决策提供全面可靠的参考,为学术研究和商业运用提供全景式的面貌展示。
本书从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三个方面,结合课题组2015~2019年在陕西南部山区、山东省东平县等地收集的1000多份农户调查问卷和村问卷、合作社调查问卷、大量访谈资料等,深入系统地研究了旅游精准扶贫、农户参与旅游经营活动对家庭生计的影响和减贫效应、乡村旅游经营体系与组织创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乡村旅游发展、农户土地利用等,探索研究了发展旅游与农户生计、脱贫增收之间的关系,以及农村社区主导的乡村旅游经营体系、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乡村旅游农户土地利用等。
《浙江省住宅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共分九章,虞晓芬主笔第一章,高辉主笔第二、七章,邰鑫惠主笔第五章,郭东杰主笔第四章,蒋海霞、虞晓芬主笔第三章,周连娜、何从华主笔第六章,许士杰主笔第八章,第九章由浙江世贸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崔新明博士撰写。全书由虞晓芬、何从华、高辉统稿。
本书主要是探讨明清珠三角地区的农业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对发现珠三角地区社会发展历史的内在规律有所贡献。全书以珠三角地区人口、土地和农业技术的历史演进为主线,分析了明清珠三角地区人口、耕地、耕作制度与环境演变之间的关系,具有较强的史料价值。
本书从路网建设、客货运输、技术创新、经营管理、运输安全、行业管理等方面,甄选世界各国铁路发展前沿关键信息,系统呈现了世界铁路发展现状,梳理总结了世界铁路发展特点和趋势,以期为读者了解世界铁路动态、把握铁路发展趋势,推进中国铁路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本书可供交通运输及铁路行业有关政策制定者、经营管理者、研究人员、其他从业人员等,以及所有关心铁路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阅读、参考。
《江苏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年鉴(2018卷)》为全面、系统、准确记述2017年度江苏软件产业发展状况的资料性工具书,可作为省内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调研实际、指导发展的重要资料,也可供相关科研机构、IT企业、投资机构、从业人员了解产业发展概况。《江苏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年鉴(2018卷)》编写人员十分熟悉全省软件产业发展情况,牵头编制了多项软件产业发展规划,参与制定了若干省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推进政策。
《2014年中国纺织行业品牌发展报告》为继《中国服装家纺自主品牌报告(2012年)》、《2013年中国纺织行业品牌发展报告——丝绸羊绒篇》发布后,中国纺织行业品牌年度报告的第三次发布。本报告是在大量专业资料研究、数百家企业数据调查分析和广泛调研走访的基础上编撰而成的,共分综述篇、行业篇、专题篇三部分。“综述篇”总体梳理了2014年我国纺织行业品牌发展现状和特点、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下一步工作方向与重点;“行业篇”包括服装、家纺两大终端产业以及产业链上游的化纤业共三个行业的品牌发展报告;“专题篇”包括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原创服装设计品牌发展研究、品牌国际化发展研究以及区域品牌和时尚创意产业发展研究四个专题研究。
《2012中国煤炭发展报告》以“十一五”和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以及宏观经济政策为背景,通过市场调查获得大量手资料和数据信息,深人分析煤炭生产与煤炭市场动态,包括煤炭需求预测、煤炭供应预测、煤炭市场预测分析、煤矿安全及事故分析、煤机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以及煤炭企业海外发展研究等,并提出2012年的行业发展方向及相应的对策措施;报告以专家的视角从宏观的、战略的高度全面反映煤炭工业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成果、实践经验和发展趋势。
《国华电力公司志(1999-2011)》采用志书体例,按篇、章、节结构编写。卷首设图片、序言、凡例和综述。主体部分以生产力为主线,设概况、建设、生产、安全与环保、科技与信息、人力资源、财务与经营、内控与外事、党群、人物与荣誉共计10篇29章110节。卷尾设大事记、单位简介、附录和编纂始末。本志全文逾80万字,按照横排竖写、述而不论、详近略远、突出特点的原则,采用记述体和编年体的写作方法,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载了国华电力公司13年发展历史与现状,填补了国华电力公司无史空白,具有十重要的存史价值和应用价值。
站立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回顾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所走过的艰辛而曲折的道路,不能不对我们的前辈们及同仁们的不懈探索与努力坚持致以崇高的敬意。正是有了这么一代又一代人的薪火相传,中国的社会经济史学才能冲破艰难困境,逐渐步入了一个比较繁荣的时期。时至今日,中国的社会经济史学,已经形成了两大居于主流地位的学术流派,这就是以吴承明教授为代表人物的“新经济史学派”,以及以傅衣凌教授为奠基人的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派,也称为“新社会史学派”。前者注重于经济学理论的探索,并且将其运用于中国经济历史发展规律的考察,从中寻求中国传统社会自身蕴藏着众多的向近代化转型的能动的积极因素;而后者则特别注重从社会史的角度研究经济史,在复杂的历史网络中研究二者的互动关系,注重深化地域性的细部考察和比较研究,从特殊的